第1章 起航(1 / 2)

海州市。

窗口。

蕭雲凱望著這座他生活了19年的城市。從他出生,到上學,到高中畢業,他的圈子沒有超過方圓3公裏。今天,他就要奔赴外地,開啟大學航程。

突然覺得這座城市好陌生,他摸了摸額頭上一左一右兩個疤,不禁苦笑。

越熟悉,越陌生。

“傻笑什麼呢!還不快去幫你爸的忙!”媽媽羅月蘭的話將蕭雲凱從走神中拉了出來,樓下,爸爸蕭建華正在往汽車後備箱裝行李。

汽車是蕭雲凱爸媽的朋友王衛東的。王衛東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下海,目前經營著一家紡織廠,這輛本田雅閣是三年前買的,經濟實用又不失大氣端莊。之所以要請王衛東來送蕭雲凱上大學,一方麵兩家關係很好,王衛東一直比較喜歡蕭雲凱;另一方麵則是因為蕭雲凱有點暈車,爸媽擔心第一次出遠門的他坐大巴會不適應。

目的地的是濱陽大學——這個離家鄉海州隻有兩小時車程的大學。這是蕭雲凱自己的選擇。他不願意紮堆去省會城市上大學,濱陽文化氣息濃厚,地理位置優越,更重要的是,蕭雲凱所鍾愛的考古學在這裏的曆年分數線與他的高考成績相仿,所以蕭雲凱就定下了這所大學。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

開往濱陽的道路是新修的,特別是那座跨江大橋,留下了某位高官親自題字和那句“請XX‘下台’剪彩”的故事

一路上車開得很平穩,蕭雲凱沒有一點暈車的感覺。

“雲凱,馬上就要上大學了,有什麼打算沒有?”王衛東一邊開著車,一邊問道。

“怎麼著也得闖出點名堂來吧,其實我想創業,比如開一個文物商店。”蕭雲凱說道。

蕭建華在旁聽了,覺得很欣慰。年輕人能夠知道自己的目標,已經算是不容易了。有目標比沒目標要可貴。

羅月蘭則不這麼認為,她一直擔心的就是兒子不務正業,忍不住插話道:“兒子啊,我看你還是定定心心把書念好,先拿個大學文憑,不要胡思亂想。”

王衛東顯然不同意羅月蘭的看法:“老嫂子,雲凱喜歡曆史,開一家文物商店,也是蠻符合他的興趣的嘛。再說他想創業,也很有勇氣,年輕人就是要出去闖一闖!”

“對啊,我會在大學裏多學點專業知識,有助於涉足文物領域,而且我不僅要開文物商店,我還要做大,還要能為國家文物事業……”

“夠了啊!”羅月蘭要緊打斷蕭雲凱:“不管你多愛國啊,你得先把書念好!以後有的是時間愛國!”

“Yes,Madam!”蕭雲凱做了個誇張的回應,與蕭建華、王衛東相視而笑。

如果時間回到昨晚,蕭雲凱正和他的師父楊元良告別。

7歲那年,蕭雲凱遇到了楊元良,他很奇怪這位爺爺一直盯著自己額頭的兩塊傷疤。

“娃娃,有興趣學功夫麼?”楊元良彎下腰說道,眼鏡卻瞟了瞟站在一旁的蕭建華。

蕭雲凱下意識點點頭,他還不能理解功夫到底是什麼,但蕭建華卻是一臉興奮。

一天後,蕭建華拎著各種禮物,帶著蕭雲凱,走進楊元良的家裏,正式拜師。

師恩如山,楊元良不僅教授了蕭雲凱一身功夫,更砥礪了他的性格,蕭雲凱雖麵似熱情如火、玩世不恭,實則內心冷靜如水,理性沉著。

臨行前的這一晚,是告別,也是開始,因為楊元良給了蕭雲凱開啟了一個新方向:華夏文武大會。

雖然楊元良隻是蜻蜓點水,但“華夏文武大會”六個字,已經足以讓蕭雲凱熱血沸騰。年輕人,誰不渴望大放異彩?蕭雲凱已暗下決心。

武有小成,但文還是一片空白,這就是蕭雲凱為什麼執意想開文物商店、在文物界大展拳腳的原因。

文物和武術,華夏的兩大圖騰。

蕭雲凱相信終有一天,他會手握乾坤。

車子還在高速上飛馳。蕭雲凱悠然拿出手機,開始上QQ。

和其他新生一樣,蕭雲凱也加入了濱陽大學的新生群,提前了解著新學校的情況,但他一般不發言,屬於資深潛水人士。朋友們知道他的這個習慣,嘲笑他是開潛水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