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老師和女學生,是校園中矚目的兩道風景。蕭雲凱的心中,女老師形象各異,或似榴蓮,或似香梨,或似菠蘿……而女學生卻隻有一種:水蜜桃。
每個男生的心中都至少有一隻水蜜桃。
蕭雲凱的那隻,在初中的時候長成,然後當他費盡心力想上樹的時候,卻被別人摘走了。
這是一個悲劇,但卻在日後屢屢被人當笑話提起。
故事是這樣的。從前有一個男孩喜歡班上一個女孩,但兩個人的家在相反的方向。於是放學時,男孩總是默默騎在女孩身後,直到女孩進入小區。然後男孩的好友甲和乙發現了這個情況,陪著男孩“護送”女孩,再一起回家,三個人組成了“迎親車隊”,場麵頗為壯觀和幼稚。
當班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迎親”的時候,水蜜桃被隔壁班的體育生摘走。因為他跑得比自行車快——他用的是四個輪子四個環,俗稱奧運弟弟。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迎親需要汽車。
但在當時,蕭雲凱並不這麼認為。他還是純潔的,他認為心中的水蜜桃也是純潔的。於是他依然在執著地“迎親”。
有至少三位女生大概頭腦比較簡單,還不清楚自行車和汽車的區別,先後向蕭雲凱表達隻要你迎我就親的意思,但被蕭雲凱拒絕。蕭雲凱一心撲在自行車迎親的偉大事業上,並且將任何試圖阻撓他終止該事業的人士視為女孩派來測他真心的探子。
他想多了。
女孩無暇顧及他的感受。她正和體育生經曆種種人生的第一次,每一次在她眼裏都是永恒,都值得紀念,哪會朝後看自行車的身影?
但她還是給了蕭雲凱麵子。在一次課間她走到蕭雲凱麵前,開始了影響蕭雲凱人生的一次對話。
對話在親切和諧的氛圍中進行,賓主雙方就戀愛問題交換了意見,與會人員除了他們二位,還有全班同學。流傳最廣的版本是:
女孩問:“你愛我哪一點?”
男孩說:“我愛你每一點。”
女孩問:“你能給我幸福嗎?”
男孩說:“我會努力。”
女孩說:“嗬嗬。”然後轉身離去。
那一年,蕭雲凱15歲。
當他在眾人麵前漲紅著臉說出這些話時,悲劇就已鑄成,然後就成為了別人口中的喜劇。
從此以後他就明白,原來感情沒有純潔,隻是各取所需。他也明白了有些感情很賤,賤到一無所有。
但他並非一無所有,至少他收獲了友情,甲和乙。
馬誌誠,故事裏都有的那個胖子。為人大方熱情,公認的好人緣,並且是男女人緣俱佳。其父是海州市公安局副局長,行伍出身,極其彪悍。據馬胖子含淚涕告,高考失利時乃父將他痛打了一頓。那一年,馬胖子182cm(注意不是18。2cm),182斤。現在馬胖子參軍入伍,身體信息不詳。
周益明,是個瘦子,但一襲絡腮胡甚為養眼,眾多女生喜歡圍觀。蕭雲凱在看到他當醫生的父親也是半臉胡子之後,終於相信原來生物書上講得遺傳真他媽是真的。而女生圍觀的原因無非就是“哇,好卡哇伊捏……”周同學試圖從中發掘一名女友,結果顧慮太多,下手太慢,直等到女生們反應過來原來絡腮胡影響接吻快感,於是作鳥獸散。
以上就是“迎親”事件中的甲和乙。蕭雲凱視該事件為人生之恥,但能結交這幫朋友,又是人生之幸。後來馬誌誠參軍,周益明在外上大學,同時為拉動當地GDP做貢獻。
之所以蕭雲凱想起了這些往事,因為他在大學校園裏看到了那個體育生——吳明超。初中的那個女孩隻不過是吳明超籃子的一隻水蜜桃,而女孩則視吳明超為唯一的籃子,當她看到原來籃子裏還有其他水蜜桃的時候,崩潰了。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你可以摘我的水蜜桃,但不可以傷害這隻水蜜桃——這就是蕭雲凱恨他的原因。
蕭雲凱沒想到報複,他隻願此人永不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