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卷二十六 奪風情村婦捐軀 假天語幕僚斷獄(1 / 3)

詩雲:美色從來有殺機,況同釋子講於飛。

色中餓鬼真羅刹,血汙遊魂怎得歸?

話說臨安有一個舉人姓鄭,就在本處慶福寺讀書。寺中有個西北房,叫做淨雲房。寺僧廣明,做人俊爽風流,好與官員士子每往來。亦且衣缽充軔,家道從容,所以士人每喜與他交遊。那鄭舉人在他寺中最久,與他甚是說得著,情意最密。凡是精致禪室,曲折幽居,廣明盡引他遊到。隻有極深奧的所在一間小房,廣明手自鎖閉出入,等閑也不開進去,終日是關著的,也不曾有第二個人走得進。雖是鄭舉人如此相知,無有不到的所在,也不領他進去。鄭舉人也隻道是僧家藏疊資財的去處,大家湊趣,不去窺覷他。一日殿上撞得鍾晌,不知是什麼大官府來到,廣明正在這小房中,慌忙趨出山門外迎接去了。鄭生獨自閑步,偶然到此房前,隻見門開在那裏。鄭生道:“這房從來鎖著,不曾看見裏麵。今日為何卻不鎖?”一步步進房中來,卻是地板鋪的房,四下一看,不過是擺設得精致,別無甚奇怪珍秘,與人看不得的東西。鄭生心下道:“這些出家人畢竟心性古撇,此房有何秘密,直得轉手關門?”帶眼看去,那小床帳鉤上吊著一個紫檀的小木魚,連槌係著,且是精致滑澤。鄭生好戲,手除下來,手裏捏了看看,有要沒緊的,把小槌敲他兩下。忽聽得床後地板“鐺”的一聲銅鈴晌,一扇小地板推起,一個少年美貌婦人鑽頭出來。見了鄭生,吃了一驚,縮了下去。鄭生也吃了一驚,仔細看去,卻是認得的中表親威某氏。元來那個地板,做得巧,合縫處推開來,就當是扇門,關上了,原是地板。裏頭頂得上,外頭開不進。隻聽木魚為號,裏頭鈴聲相應,便出來了。裏頭是個地窖,別開窗牖,有暗巷地道,到灶下通飲食,就是神仙也不知道的。鄭生看見了道:“怪道賊禿關門得緊,元來有此緣故。我卻不該撞破了他,未必無禍。”心下慌張,急掛木魚在原處了,疾忙走出來,劈麵與廣明撞著。廣明見房門失鎖,已自心驚;又見鄭生有些倉惶氣質,麵上顏色紅紫,再眼瞟去,小木魚還在帳鉤上擺動未定,曉得事體露了。問鄭生道:“適才何所見?”鄭生道:“不見什麼。”廣明道:“便就房裏坐坐何妨!”挽著鄭生手進房,就把門閂了,床頭掣出一把刀來道:“小僧雖與足下相厚,今日之事,勢不兩立。不可使吾事敗,死在別人手裏。隻是足下自己悔氣到了,錯進此房,急急自裁,休得怨我!”鄭生哭道:“我不幸自落火坑,曉得你們不肯舍我,我也逃不得死了。隻是容我吃一大醉,你斷我頭去,庶幾醉後無知,不覺痛苦。我與你往來多時,也須憐我。”廣明也念平日相好的,說得可憐,隻得依從,反鎖鄭生在裏頭了。帶了刀走去廚下,取了一大鍋壺酒來,就把大碗來灌鄭生。鄭生道:“寡酒難吃,須賜我鹽菜少許。”廣明又依他到廚下去取菜。

鄭生尋思走脫無路,要尋一件物事暗算他,房中多是輕巧物件,並無磚石棍棒之類。見酒壺巨,便心生一計,扯下一幅衫子,急把壺口塞得緊緊的,連酒連壺,約有五六斤重了。一手提著,站在門背後。隻見廣明推門進來,鄭生估著光頭,把這壺盡著力一下打去。廣明打得頭昏眼暗,急伸手摸頭時,鄭生又是兩三下,打著腦袋,撲的暈倒。鄭生索性把酒壺在廣明頭上似砧杵捶衣一般,連打數十下,腦槳迸出而死,眼見得不活了。

鄭生反鎖僧屍在房了,走將出來,外邊未有人知覺。忙到縣官處說了,縣官差了公人,又添差兵快,急到寺中,把這本房圍住。打進房中,見一個僧人腦破血流,死於地下,搜不出婦女來。隻見鄭生嘻嘻笑道:“我有一法,包得就見。”伸手去帳鉤上取了木魚敲得兩下,果然一聲鈴響,地板頂將起來,一個婦女鑽出。公人看見,發一聲喊,搶住地板,那婦人縮進不迭。一夥公人打將進去,元來是一間地窖子,四圍磨磚砌著,又有周圍柵欄,一麵開窗,對著石壁天井,乃是人跡不到之所。有五六個婦人在內,一個個領了出來,問其來曆,多是鄉村人家拐將來的。鄭生的中表,乃是燒香求子被他灌醉了轎夫,溜了進去的。家裏告了狀,兩個轎夫還在獄中。這個廣明既有世情,又無蹤跡,所以累他不著,誰知正在他處!縣官把這一房僧眾盡行屠戮了。

看官,你道這些僧家受用了十方施主的東西,不憂吃,不憂穿,收拾了幹淨房室,精致被窩,眠在床裏沒事得做,隻想得是這件事體。雖然有個把行童解讒,俗語道“吃殺饅頭當不得飯”,亦且這些婦女們,偏要在寺裏來燒香拜佛,時常在他們眼前,晃來晃去。看見了美貌的,叫他靜夜裏怎麼不想?所以千方百計弄出那奸淫事體來。隻這般奸淫,已是罪不容誅了。況且不毒不禿,不禿不毒,轉毒轉禿,轉禿轉毒,為那色事上專要性命相博、殺人放火的。就是小子方才說這臨安僧人,既與鄭舉人是相厚的,就被他看見了破綻,隻消求告他,買矚他,要他不泄漏罷了,何致就動了殺心,反喪了自己?這須是天理難容處,要見這些和尚狠得沒道理的。而今再講一個狠得詫異的,來與看官們聽著。有詩為證:

奸殺本相尋,其中妒更深。

若非男色敗,何以警邪淫?

話說四川成都府漢川縣有一個莊農人家,姓井名慶,有妻杜氏,生得有些姿色,頗慕風情,嫌著丈夫粗蠢,不甚相投,每日尋是尋非的激聒。一日,也為有兩句口角,走到娘家去,住了十來日。大家廝勸,氣平了,仍舊轉回夫家來。兩家隔不上三裏多路,杜氏長獨自個來去慣了的。也是合當有事,正行之間,遇著大雨下來,身邊並無雨具,又在荒野之中,設法躲避。遠遠聽得鈴聲晌,從小徑裏望去,有所寺院在那裏。杜氏隻得冒著雨,迂道走去避著,要等雨住再走。

那個寺院叫做太平禪寺,是個荒僻去處。寺中共有十來個僧人,門首一房,師徒三眾。那一個老的,叫做大覺,是他掌家。一個後生的徒弟,叫做智圓,生得眉清目秀,風流可喜,是那老和尚心頭的肉。又有一個小沙彌,叫做慧觀,隻有十一二歲。這個大覺年紀已有五十七幾了,卻是極淫毒的心性,不異少年,夜夜摟著這智圓做一床睡了。兩個說著婦人家滋昧,好生動興,就弄那話兒消遣一番,淫褻不可名狀。是日師徒正在門首閑站,忽見個美貌婦人,走進來避雨。正似老鼠走到貓口邊,怎不動火?老和尚看見了,丟眼色對智圓道:“觀音菩薩進門了,好生迎接著。”智圓頭顛尾顛,走上前來問杜氏道:“小娘子,敢是避雨的麼?”杜氏道:“正是。路上逢雨,借這裏避避則個。”智間唱著臉笑道:“這雨還有好一會下,這裏沒好坐處,站著不雅,請到小房坐了,奉杯清茶。等雨住了走路,何如?”那婦人家若是個正氣的,由他自說,你隻外邊站站,等雨過了走路便罷。那僧房裏好是輕易走得進的?誰知那杜氏是個愛風月的人,見小和尚生得青頭白臉,語言聰俊,心裏先有幾分看上了。暗道:“總是雨大,在此閑站,便依他進去坐坐也不妨事。”就一步步隨了進來。

那老和尚見婦人挪動了腳,連忙先走進去,開了臥房等候。小和尚陪了杜氏,你看我,我看你,同走了進門。到得裏頭坐下了,小沙彌掇了茶盤送茶。智圓揀個好磁碗,把袖子展一展,親手來遞與杜氏。杜氏連忙把手接了,看了智圓豐度,越覺得可愛,偷眼覷著,有些魂出了,把茶側翻了一袖。智圓道:“小娘子茶潑濕了衣袖,到房裏薰籠上烘烘。”杜氏見要他房裏去,心裏已瞧科了八九分,怎當得是要在裏頭的,並不推阻,反問他那個房裏是。智圓領到師父房前,曉得師父在裏頭等著,要讓師父,不敢搶先。見杜氏進了門裏,指著薰籠道:“這個上邊烘烘就是,有火在裏頭的。”卻把身子倒退了出來。

杜氏見他不進來,心裏不解,想道:“想是他未敢輕動手。”正待將袖子去薰籠上烘,隻見床背後一個老和尚,托地跳出來,一把抱住。杜氏殺豬也似叫將起來。老和尚道:“這裏無人,叫也沒幹。誰教你走到我房裏來?”杜氏卻待奔脫,外邊小和尚湊趣,已把門拽上了。老和尚擒住了杜氏身子,將陽物隔著衣服隻是亂送。杜氏雖推拒一番,不覺也有些興動,問道:“適才小師父那裏去了?卻換了你?”老和尚道:“你動火我的徒弟麼?這是我心愛的人兒,你作成我完了事,我叫他與你快活。”杜氏心裏道:“我本看上他小和尚,誰知被這老厭物纏著。雖然如此,到這地位,料應脫不得手,不如先打發了他,他徒弟少不得有分的了。”隻得勉強順著。老和尚摟到床上。行起雲雨來:

一個欲動情濃,倉忙唐突;一個心情意懶,勉強應承。一個相會有緣,吃了自來之食;一個偶逢無意,栽著無主之花。喉急的渾如那扇火的風箱,體懈的隻當得盛血的皮袋。雖然鹵莽無些趣,也算依稀一度春。

那老和尚淫興雖高,精力不濟,起初摟抱推拒時,已此有好些流精淌出來,及至於事,不多一會就弄倒了。杜氏本等不耐煩的,又見他如此光景,未免有些不足之意。一頭走起來係裙,一頭怨報道:“如此沒用的老東西,也來厭世,死活纏人做甚麼?”老和尚曉得掃了興,自覺沒趣,急叫徒弟把門開了。

門開處,智圓迎著問師父道:“意興如何?”老和尚道:“好個知味的人,可惜今日本事不幫襯,弄得出了醜。”智圓道:“等我來助興。”急跑進房,把門掩了,回身來抱著杜氏道:“我的親親,你被老頭兒纏壞了。”杜氏道:“多是你哄我進房,卻叫這厭物來擺布我!”智圓道:“他是我師父,沒奈何,而今等我賠禮罷。”一把摟著,就要床上去。杜氏剛被老和尚一出完得,也覺沒趣,拿個班道:“那裏有這樣沒廉恥的?師徒兩個,輪替纏人!”智圓道:“師父是衝頭陣墊刀頭的,我與娘子須是年貌相當,不可錯過了姻緣!”撲的跪將下去。杜氏扶起道:“我怪你讓那老物,先將人奚落,故如此說。其實我心上也愛你的。”智圓就勢抱住,親了個嘴。挽到床上,弄將起來。這卻與先前的情趣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