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密碼檔案:精彩破案術大全指紋破案術每個人的指紋從一生下來,到最後死都是不變的,並且也是獨一無二的。別以為做手術或者用硫酸燒毀就能改變指紋,這是不可能的。因為皮膚是可再生的,指紋也是如此。除此之外,指紋還是最後腐爛的幾個部位之一,通過指紋可以識別死去幾年的死者身份。因此,警察往往根據這些特性來偵查破案,即通過對指紋的鑒別來確定罪犯的一種方法。
我國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末年以至秦始皇時代,就已經開始在偵破案件時運用指紋了。1975年,湖北省雲夢睡虎地出土了一批秦簡。其中,《封診式·穴盜》簡上就清楚地記錄了一個挖洞盜竊案件的現場,其中有這樣一句話“內中及穴中外壤上有膝、手跡,膝、手各六處”。這表明在秦代之前,司法人員就已經將“手跡”作為了一條重要的偵查線索。到了宋代,手印已正式成為刑事訴訟的物證。
國外最早應用這一破案法的是1892年。當時,阿根廷發生了一起凶殺案,兩個孩子(男孩6歲,女孩4歲)被人用石頭擊中頭部而死。當時是他們的母親弗朗西斯卡向警察局報的案。警察經過問詢,一位叫維拉斯奎的男子曾向弗朗西斯卡求婚,但她拒絕了,於是維拉斯奎便揚言要殺死她的兩個孩子。隨後維拉斯奎便被逮捕。但維拉斯奎不承認犯罪事實,還提供了可靠的證明,他當時並不在案發現場。拉普拉塔警察局警長便覺得證據不足,便又一次去現場偵查,最後發現門框上有一個棕褐色的手指血印。於是,便連同這扇門一起帶回了警局。最後他們找來維拉斯奎對比指紋,發現不符。於是又讓其母親弗朗西斯卡按指紋對比,其結果讓人大為驚訝,與門上的指紋完全一樣。這時,弗朗西斯卡不得不承認是自己和情夫密謀殺死了兩個親生孩子。
了解了指紋破案,那麼警察是怎樣獲取指紋的呢?
用透明膠帶提取。這種方法適用於玻璃杯。其方法是首先用細軟的絨毛刷子輕輕拂去表麵的灰塵。然後用幹淨的透明膠帶按在指紋上。最後,把透明膠帶按在一張卡片上,注明時間、地點。
用熨鬥加熱提取。這種方法適用於紙上的指紋。其方法是用噴霧劑在紙上噴射茚三酮,用熨鬥加熱即可。
用拍攝方法提取。這種方法適用於當室內找不到指紋時。其方法是關掉房內所有的燈,用激光探測裝置掃射房間,可以讓指紋上某些化合物發光,把指紋拍攝下來就行了。
指紋識別技術絕不是簡單的指紋比對,還涉及圖像處理、模式識別、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數學形態學、小波分析等眾多學科。如何正確提取特征和實現正確匹配,是指紋識別技術的關鍵,因此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
DNA破案術
在講DNA破案之前,先說說什麼是DNA,DNA為什麼就能有如此大的本領?
DNA是1944年由美國人埃弗裏發現的。1953年華生和克裏克教授繪製出DNA的雙螺旋線結構圖。DNA即脫氧核糖核酸,是染色體的主要化學成分,同時也是基因組成的成分,又被稱為“遺傳微粒”。千萬別小看這種分子,它可是遺傳的指令,以引導生物發育與生命機能的運作。
一般說來,一個染色體就是一個DNA分子。堿基序列的不同造成了DNA的不同。因此,一個人體內,如果不發生變異,那麼就應該有46種DNA。根據DNA可以斷定兩個人之間的親緣關係,因為一個孩子總是分別從父親和母親身上接受一半基因物質的。除此之外,DNA破案還用在司法方麵。它不僅可以幫助警方找到真正的凶手,而且還可某些無辜者的清白,以避免司法中的錯誤。
2005年1月20日上午10時許,湖北省的劉某及其兩歲的兒子在家被人殺害。
當地派出所接到報警以後,馬上組織破案偵查。一名法醫便運用運用PCR技術(檢測DNA的一種手段)對死者劉某及其兒子、丈夫進行了鑒定,認定了劉某的兒子與其丈夫的親生關係,排除死者丈夫的作案嫌疑。同時,通過對死者劉某身上提取的分泌物進行檢驗,排除了兩名嫌疑人。
這名法醫經檢驗還發現,現場有多處血跡與兩名死者的血跡不一致。偵查人員通過調查,確定了重點嫌疑人吳某。但此時吳某已不知去向。1月25日晚,這名法醫通過對吳某父母的血液與案發現場提取的血跡進行檢驗對比,認定現場遺留的血跡就是吳某留下的。根據認定結果,專案組千裏追捕嫌犯,終將吳某緝拿歸案。
這就是一個運用DNA破案的例子。
也許會有人懷疑會不會有兩個人的染色體會相似呢?根據科學實驗證明。這種可能性是極其小的,隻有千萬分之一。然而在DNA的提取和鑒定的過程中,出現差錯也是有可能的。因此,這就需要在提取標本和化驗分析時嚴格把關。這樣就可以避免可能出現的錯誤,同時也大大加快了檢查的速度。
筆跡破案術
筆跡破案法主要是根據筆跡來鑒定罪犯的一種破案術。這裏麵就涉及一個很重要的筆跡鑒定技術。筆跡鑒定通常是根據人的書寫方式、書寫習慣特征,以及在書寫和繪畫的過程中的表情等來鑒定書寫人的專門技術。
整個筆跡鑒定的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檢驗、比較檢驗、綜合判斷,第一個階段是分別檢驗。在這個階段裏,首先主要是對檢材的真實程度作一評價。根據檢材筆跡的特點和案情,準確地判斷筆跡特征的變化或偽裝以及變化或偽裝的原因與程度。其次是發現書寫動作過程中的局部特征。再次是發現和確定樣本筆跡特征。確定樣本筆跡特征,與檢材筆跡相同的特征和不同的特征都要全麵尋找、對照。
第二個階段是比較檢驗……在這個階段裏主要是確定檢材筆跡和樣本筆跡兩者之間的相同特征與不同特征,為下一個階段的綜合評斷提供依據。
第三個階段是綜合評斷。在這個階段裏主要是對檢材筆跡與樣本筆跡的相同特征與不同特征進行科學分析,確定兩者之間符合點與差異點的總和及其性質,進而做出結論。
在整個筆跡鑒定的過程中,筆跡鑒定既要重視對差異點的評斷,也要重視對符合點的評斷,不能片麵地否定一方麵就盲目地肯定另一方麵,這是不科學的。
筆跡鑒定為破案提供了事實依據。在整個破案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明朝正德年間的清江縣有一個生意人名叫朱鎧。一天,人們發現朱鎧被殺死在文廟之中,縣衙得知情況後,馬上立案調查,開始尋找凶手,可是調查了一個多月都沒有發現一絲線索。
就在人們苦無良策之時,一天,清江縣令殷雲霽突然收到了一封匿名信,揭發縣衙裏的一個名叫王信的差人殺死了朱鎧。殷雲霽便問身旁的幾位差人:“我收到了一封匿名信,說朱鎧是被王信所殺,你們認為這可能嗎?”
“可能,非常可能。”幾個差人回答道。
殷雲霽想了想說道:“我看不一定,仇人未必就是殺人者,這難道就不會是真凶嫁禍於人的一種手段?好讓我們轉移視線,從而放鬆追查真凶?”
殷雲霽看著手中的匿名信,突然問道:“縣衙裏都有哪些人平常與朱鎧非常要好呢?”
一個差人回答道:“有個姓姚的小吏,同朱鎧交往甚多。”
“好了,我可以找到凶手了。”殷雲霽高興地說道。
他馬上讓差人把全衙門所有的當差者都叫到大堂,然後,讓他們做了一件事後,他便立刻殷雲霽便指著其中一個人說道:“姚明,你還不從實招來!”
叫姚明的人見自己被縣令所識破,馬上跪地求繞:“小人願招。小人與朱鎧確是好朋友,一個多月前,朱鎧準備了一大筆錢準備去蘇州做生意,讓我去送他,我看他手裏拿那麼多錢,就起了貪心,便在文廟裏把他給殺了。”
案件在殷雲霽的巧妙布置下,終於破了,可殷雲霽究竟讓所有當差者做了一件什麼事,就讓凶手姚明露了餡呢?
原來,殷雲霽讓所有衙門裏的當差者全都來到他的大堂,對他們說道:“本縣令因公務忙不過來,想讓你們幫助抄寫文章,現在你們每個人都把自己的名字寫在一張紙上呈上來,我好看看誰的字寫得好,同時我又容易記住你的名字。”當每人寫了字呈上來後,殷雲霽拿著匿名信一一核對,發現姚明寫的字與匿名信上的字相同,便認定姚明就是殺人凶手。
氣味破案術
氣味破案法是指偵破人員從罪犯作案的室內現場吸取一桶空氣帶回,經過技術處理成試品,再用警犬鑒別試品和嫌疑犯的氣味是否相同,然後斷定罪犯作案的方法。這是在美國最先使用的。狡猾的罪犯可以想盡一切辦法消滅、幹擾現場的痕跡,但是他卻無法去除空氣中他留下的氣味。這也是罪犯無論如何都想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