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石領路,三人同到沈青霞墓所,但見亂草迷離,土堆隱起。賈石引二沈拜了,二沈俱哭倒在地。賈石勸了一回道:“正要商議大事,休得過傷。”二沈方才收淚。賈石道:“二哥、三哥,當時死於非命,也虧了獄卒毛公存仁義之心,可憐他無辜被害,將他屍槁葬於城西三裏之外。毛公雖然已故,老夫亦知其處,若扶令先尊靈柩回去,一起帶回,使他父子魂魄相依,二位意下何如?”二沈道:“恩叔所言,正合愚弟兄之意。”當日又同賈石到城西看了,不勝悲感。次日,另備棺木,擇吉破土,重新殯殮。三人麵色如生,毫不朽敗,此乃忠義之氣所致也。二沈悲哭自不必說。當時備下車仗,抬了三個靈柩,別了賈石起身。臨別,沈襄對賈石道:“這一軸《出師表》,小侄欲問恩叔取去,供養祠堂,幸勿見拒。”賈石慨然許了,取下掛軸相贈。二沈就草堂拜謝,垂淚而別。沈襄先奉靈柩到張家灣,覓船裝載。
沈襄複身又到北京,見了母親徐夫人,回複了說話,拜謝了馮主事起身。此時京中官員,無不追念沈青霞忠義,憐小霞母子扶柩遠歸,也有送勘合的,也有贈賻金的,也有饋贐儀的。
沈小霞隻受勘合一張,餘俱不受。到了張家灣,另換了官座船,驛遞起人夫一百名牽纜,走得好不快。不一日,來到臨清,沈襄分付座船,暫泊河下,單身入城,到馮主事家投了主事平安書信,園上領了聞氏淑女並十歲兒子下船。先參了靈柩,後見了徐夫人。那徐氏見了孫兒如此長大,喜不可言。當初隻道滅門絕戶,如今依舊有子有孫,昔日冤家,皆惡死見報。
天理昭然,可見做惡人的到底吃虧,做好人的到底便宜。
閑話休題。到了浙江紹興府,孟春元領了女兒孟氏,在二十裏外迎接。一家骨肉重逢,悲喜交集。將喪船停泊馬頭,府縣官員都在吊孝。舊時家產,已自清查給還。二沈扶柩葬於祖塋,重守三年之製,無人不稱大孝。撫按又替沈煉建造表忠祠堂,春秋祭祀。親筆《出師表》一軸,至今供奉在祠堂之中。
服滿之日,沈襄到京受職,做了知縣。為官清正,直升到黃堂知府。聞氏所生之子,少年登科,與叔叔沈袤同年進士。子孫世世書香不絕。
馮主事為救沈襄一事,京中重其義氣,累官至吏部尚書。忽一日,夢見沈青霞來拜,說道:
“上帝憐某忠直,已授北京城隍之職。屈年兄為南京城隍,明日午時上任。”馮主事覺來甚以為疑,至日午,忽見轎馬來迎,無疾而逝。二公俱已為神矣。有詩為證,詩曰:
生前忠義骨猶香,魂魄為神萬古揚。
料得奸魂沉地獄,皇天果報自昭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