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初窺門徑(1 / 2)

魂力,是一種非常虛無縹緲的東西。按照天旋子的解釋,魂力就是靈魂之力。它類似神識,但是又與神識不同,比神識又高了那麼一點點。

靈魂是一個人的根本所在,沒有靈魂就是一具冰冷的屍體,無論是人還是神,都需要靈魂,一個健全的靈魂。在修真界一直有這樣一句話:心之精爽,是謂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這裏的魂魄就是靈魂。

那靈魂是怎麼來的呢?人生始化曰魄,即生魄,陽曰魂;用物精多,則魂魄強。魂魄,神靈之名,本從形氣而有;形氣既殊,魂魄各異。附形之靈為魄,附氣之神為魂也。附形之靈者,謂初生之時,耳目心識、手足運動、啼呼為聲,此則魄之靈也;附所氣之神者,謂精神性識漸有所知,此則附氣之神也。

靈魂可分為三魂七魄,其中三魂是指“天魂、地魂、人魂”,古稱“胎光、爽靈、幽精”,也有人稱之為“主魂、覺魂、生魂”或“元神、陽神、陰神”或“天魂、識魂、人魂”等。三魂生存於精神中,所以人身去世,三魂歸三線路:

天魂歸天路,到達空間天路。因天魂隻是良知亦是不生不滅的“無極”,因有肉體的因果牽連,所以不能歸宗源地,隻好被帶走上空間天路的寄托處,暫為其主神收押,這是所謂的“天牢”。

地魂歸地府,到達地獄,因地魂可知主魂的一切之因果報應,也可指使在世肉身之善惡,所以肉身死亡後,地魂再進因果是非之地。

人魂則徘徊於墓地之間,因人魂本來是“祖德”曆代姓氏流傳接代之肉身。以七魄在身其性行之魄力,死亡後再墓地對神主,來來往往之走上人路之寄托處。直到再度輪回,三魂才會重聚。而“三魂”的根本是“真如”(生命實相),“三魂”是由於“真如動念”所產生的一種能量形態並吸附了靈質而具形體,屬於“靈界”。

七魄是指喜、怒、哀、懼、愛、惡、欲,生存於物質中,所以人身去世,七魄也消失。之後再隨新的肉身產生“肉體及魄”則屬於“陽世的物質世界”。

何謂七魄一魄天衝,二魄靈慧,三魄為氣,四魄為力,五魄中樞,六魄為精,七魄為英。

人的命魂,透過七魄中的天衝靈慧魄主思想,主智慧。透過氣力二魄和中樞魄,主行動。通過精英二魄主身體主強健。唯中樞一魄,乃為七魄的中心。人的命魂就依附於七個脈輪之上。

人身中命魂與中樞魄的聯係最為密切,所以中樞魄也稱為命魄,在人體內部,天衝靈慧二天魄之陰,與精英二地魄之陽交,而產生人魄有形之氣力。在人身外部,則是因天魂之陽,與地魂之陰交合,成命魂。並同時三魂相合,主人無形的命運。運是由人的天地二魂聯合,人命有好壞和強弱之分。命則是人的命魂,支持自身的天地二魂,運發的旺盛與興衰。運由命所主,命由運所發。運無形而命有形,運與命複合,則構成人類完整的生命體。運主虛空,命主實相。凡人命運的好壞,在於人的命與運是否生合或者相製約。若是運強過了命,不去生扶自己的命,並反而壓製命,則人身七魄的天魄地魄人魄也必不相生。此人必表現為命薄和體弱。若得命強過運。而能使得運不得不去生扶自己的命。則人身七魄之天魄地魄人魄必得相生合。人就會表現得身強命旺,人的根基必深而厚,此等行者,修行才易於成功。

命魂乃七魄之根本,七魄乃命魂的枝葉。魄無命不生,命無魄不旺。命魂是人身的主魂。天地二魂的聚合產生命魂而生人,命魂終結時又分出陰陽。並回歸天地。天魂主光,地魂則是天魂的光照射在人命魂之上所形成的影子。所以地魂又稱為影魂。無光不成影,無影不成相。修行人若能修得命運融合,天光與地相才能與人的色魂相合。如此人體眉心的靈慧之魄,才能得以顯現出天魂地魂的形象。如此人的天地二魂常在外而所見的一切相,才能得以在人的大腦和天眼裏顯示出來。因為天魂和地魂既能依附與肉身而顯化萬象,也能脫離肉身而自由存在,所以人的天魂和地魂也稱為身外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