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場波瀾壯闊的反遼戰爭中,宗弼作為阿骨打的兒子,也沒有袖手旁觀,積極投身到戰爭的海洋中去。史料關於他第一次參加伐遼戰鬥是在天輔五年(公元1121年)十二月,金太祖下詔再次伐遼,即實現“中外一統”的戰略。宗弼隨其叔父都統完顏杲(斜也)出征,戰略主攻目標是遼中京。此次戰鬥,宗弼身穿白鎧甲,跨披甲的戰馬,威風凜凜地開始走上戰常
史書記載,在戰鬥中,眾人見一白袍小將衝殺往來於戰陣之間,手持一柄大斧,縱橫馳騁,如入無人之境,年紀輕輕就成為軍中無人不知的勇士。在《說嶽全傳》中,他的武器被記錄為金雀開山斧,看來這一點上小說還是尊重了曆史事實。
在此期間,宗弼還做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在天祚帝率領號稱70萬的大軍討伐女真人時,配合自己的父親阿骨打上演了一出“雙簧”。這次是和堂兄宗翰一起做的,兩位年輕人在大敵當前時向阿骨打上了一份奏章。
奏章的大概意思是目前遼國百萬大軍壓境,並且是天祚帝禦駕親征勢在必得,而目前我們金國隻有一兩萬軍隊,根本無法抵抗遼國;如果我們硬著頭皮和遼國進行對抗,必然是死路一條,遼軍將對我們女真人進行種族大屠殺,徹底消滅我們女真人,因此請皇上慎重考慮如何應對遼國的攻勢。
這份奏章表麵上看似乎是宗翰和宗弼膽小懦弱的表現,希望阿骨打不要和遼國再進行對抗,但如果你從深層去理解,卻另一番意思,那就是遼國已經把我們女真人逼上絕路了,我們女真人已經沒有退路了,隻有反抗到底才有出路。再說了,這兩位人物都是打仗不要命的主兒,已經在戰場上出生入死不知道多少回了,這兩個人上這樣的奏章肯定是另有所圖。
阿骨打此時此刻心裏也沒有多大的把握,本來也就是計劃搶點吃的喝的改善一下生活,沒有想到把事情鬧大了,把人家主力正規軍給招來了。阿骨打看到天祚帝要跟他拚命,心裏也有一些發虛。但是“開弓沒有回頭箭”,死馬也得當作活馬醫了,不豁出去玩兒命對不起自己的列祖列宗。阿骨打此時此刻需要的就是這種戰前激將法,宗翰和宗弼的這份奏章仿佛春天的細雨一樣來得恰到好處,阿骨打馬上召開了金國全休官兵的戰前動員大會。
阿骨打做了一次精彩的演講,內容無非是將宗翰和宗弼的奏章內容進行了一番添油加醋,對遼國的殘暴無道進行了深刻的描述,在演講過程中,阿骨打是聲淚俱下地說:“今日之戰事均由我起,我願意把自己綁起來像遼朝謝罪,你們把我送給遼國人,免得有刀兵之苦”。
遣將不如激將,諸部將一聞此言群情激憤,紛紛表示要努力殺敵,不辜負領導的期望。這樣,本來淒淒慘慘開頭的訴苦大會最終變成了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
所以我們不得不佩服阿骨打的表演才能,他除了會打仗外,還同時具備了一名優秀演員的天賦。看來做好一個領導不僅僅要具備領導才能,一些表演的技巧也是必需的。
結果當然大家很清楚,阿骨打率領著這支無敵之師去迎擊天祚帝的號稱七十萬的大軍,大獲全勝,從此遼朝再也無法立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