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欽宗被迫在東京城下與宗望議和之後,金兵撤東京之圍返回北方休整,艱難的宋朝暫時解除了滅亡的危機。前期奉詔勤王的兵馬聚集在東京的周圍,有二十幾萬之眾,宋朝抗金的呼聲再次高漲起來,一些大臣和太學生紛紛上書,反對將河北三府割讓給金人,也不知道這些人在金兵圍城的時候幹什麼去了。
在宋朝軍民抗戰呼聲的感召下,耳朵很軟的宋欽宗又來了精神,於是就不顧剛剛與金朝簽訂的條約墨跡未幹,下詔不割讓三地,同時秘密命令“河北三帥固守三鎮”,還派遣種師道、種師中、姚古等率領大軍支援三鎮。
還有一件可笑的是,宋欽宗對形勢的估計過於樂觀,竟然派李綱在三月份從南方把宋徽宗也接回了京城。宋徽宗也是一個糊塗蛋,可能是考慮回來後有機會重回皇帝寶座,也就順水推舟地回來了。宋朝君臣又開始了文恬武嬉的浪漫生活。
與此同時,金軍西路軍的統帥宗翰聽說宗望領導的東路軍已經迫使宋朝割地賠款,心裏很不是滋味。等到宣告割讓太原的宋朝使者到了太原城外,哪知道太原知府張孝純與軍事指揮者王稟根本不接受宋欽宗的割地詔書,拒絕向金兵交割太原。宗翰看到太原短時間也攻不下來,於是留下部分金軍繼續用“鎖城法”圍攻太原,自己則帶領主力部隊回到雲中休整。
宗翰本來就是積極主張進攻宋朝的首要人物,《嶽飛傳》中極力醜化他恐怕就是出於這個原因。但是在金兵的第一次入侵中,他的主力大軍被長期阻於太原城下前進不得,人家宗望是打得宋朝滿地找牙最後還割地賠款,自己連一個像樣的地方都沒有拿下來,占領的都是老少邊窮地區,沒有建立多少軍功。但是宗翰也想趁火打劫搞一筆,靖康元年三月,宗翰派遣降金的遼朝官員蕭忠恭出使宋朝準備討要一些“犒軍銀”作為心理上的補償。
當蕭忠恭作為使者到達東京以後,隻好趕上宋欽宗後悔割讓三地,見到金朝的使者還敢來索要什麼“犒軍銀”,宋欽宗下令把金朝使者關押起來,並且揚言絕不放回。 本來把使者關禁閉也就算了,宋欽宗以及一些大臣竟然開始打這兩個遼朝降官的主意,妄圖通過這兩個人跟現任金軍元帥右都監耶律餘睹的深厚友情,來招降耶律餘睹,宋朝的君臣天真地認為蕭忠恭一直忠於遼朝,便決定通過蕭忠恭給耶律餘睹帶去了一封蠟丸信。哪知道蕭忠恭在投降金朝以後,就秉承著“有奶就是娘”的原則,一門心思地侍奉金朝,沒有絲毫叛金的想法。
蕭忠恭也想趁此機會使個障眼法回歸金朝,便假意應允下來。他和回到宗翰大營後,立即獻出了宋欽宗的蠟丸書,把宋朝妄圖拉攏耶律餘睹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宗翰。宗翰聽說“犒軍銀”沒有拿到,結果宋朝還派人反挖自己的牆角,暴跳如雷。
與此同時,宋朝君臣聽說遼朝的大將耶律大石自從從夾山和天祚帝分道揚鑣以後,在西域地區建立了西遼,“病急亂投醫”的宋欽宗也做了一封蠟丸書,派人沿著金宋的邊界穿過西夏去尋找遠方的西遼。宗翰的士兵截獲了這個使者以及蠟丸書,對宋朝更是咬牙切齒。
好戰的宗翰本來不想議和,仍然想繼續攻打,但是宗望已經議和退兵,並且議和已經得到了金太宗的批準,所以,他也不能不表示服從。況且,宗望是金太祖的二兒子,地位非同一般,也就不再堅持繼續戰爭的想法了。但是發生了這兩次蠟丸書事件,徹底改變了宗翰的想法,他上書要求中止和議,再次進攻宋朝。
已經升級為金軍右副元帥的宗望此時也不舒服,在率領金軍回到燕京以後,也無法按照和議的規定得到三鎮等地,對於宋朝不按照盟約割讓三地非常惱怒,認為自己被宋朝耍了,也上書讚成再次攻宋。於是,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八月,金兵第二次進攻宋朝,戰爭再一次爆發了。
金兵第二次攻打宋朝,仍然是左副元帥宗翰和新近提拔為右副元帥的宗望分別率領東西兩路大軍。宗翰率軍於靖康元年八月從雲中出發,這一次他對太原誌在必得,所以集結了重兵圍攻太原。張孝純、王稟在堅守太原八個多月後,糧盡援絕,已經到了人吃人的地步,終於在靖康元年九月被攻破,王稟壯烈殉國,張孝純被俘後投降了金朝。
太原之戰的結局,對宋金雙方意義都很重大。金兵第一次進攻東京時,因為宗翰的西路軍主力受阻於太原城下,雖然打敗了幾次救援太原的北宋援軍,其中還殺死了種師道的堂弟種師中。但是也使金兵東西兩路軍隊會師於東京的計劃落空,在陝西西夏前線的宋軍主力可以源源不斷地經過洛陽到達東京,這樣造成宗望的底氣不足,宋朝才取得了第一次東京保衛戰的勝利。現在太原被攻破了,金兵掃除了西路軍長驅直入的最後一個障礙,兩路分進合擊的戰術得以實現,並且金兵還進一步占領了潼關,阻隔了宋朝精銳的西北軍隊援助東京的通道,與東路軍會師東京城下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就在金軍的西路軍猛攻太原的同時,宗望率領的東路軍從保州(今河北保定)出發,再一次猛攻中山(今河北定州)不下,便繞過中山繼續向前進攻。靖康元年十月,宗望大軍與宋朝援軍種師閔(種師道的另一個堂弟)部大戰於河北山西交界的井陘,大破種師閔軍,種師閔也壯烈殉國。隨後金兵集中兵力,攻占了堅守了四十多天的河北重鎮真定府(今河北正定)。
金軍從東京城下退兵以後,宋欽宗任命種師道為河北、河東宣撫使,他以社稷安危為重,不顧年邁體弱走馬上任。臨走之前,他上書宋欽宗,請朝廷調遣關中、河北、河東各路兵馬,集結優勢兵力沿著滄(今河北滄州)、衛(今河南濮陽)、孟(今河南孟州)、滑(今河南偃師)一線設防,以防金兵再次入侵。可是,滿朝大臣也和宋欽宗的想法一樣,都以為金兵已退,何必再興師動眾,所以這條建議根本沒有人搭理。
金兵這一次開始大規模進攻以後,種師道預料到這一次京城難以支撐,一方麵傳檄各地將領趕快率兵勤王,一方麵給宋欽宗上書請求暫時遷都長安,把金朝的兵鋒躲過去再從長計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