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富平大戰的第二天,金軍的西征元帥宗輔設宴慶功,按理說,在這次大戰中,婁室的功勞的第一位的,理應得到重賞。宗弼雖然率眾苦戰,但是如果不是婁室突出奇兵,宗弼勢必會失敗,所以應該受到責罰。但是,宗輔也不好拿自己的弟弟開刀,畢竟大家都是在一個鍋裏吃飯的,宗弼沒有了威信,自己的麵子也不好看呀。
在慶功宴上,宗輔以極其愛撫和尊敬的心情看著婁室說:“身患重病而為國鏖戰,遂破大敵,古往今來的名將,哪一個能超過婁室呢?”宗輔的言外之意是沒有婁室這樣睿智神勇的將軍拚死戰鬥,那裏還會有富平之戰的全麵勝利呢?另外一個意思就是批評另外的一位主將宗弼並沒有在關鍵時刻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此時的宗弼也覺得十分慚愧,如果不是婁室老將軍急中生智,自己的性命估計也危險,富平大戰的勝負結果還真的不好說。
宗輔拿出宗弼在江南作戰時繳獲的宋高宗飲宴時用的金銀酒具和製作精細而堅實的甲胄以及七匹駿馬賞賜給一號功臣婁室。 本來婁室就是帶病作戰,大戰之後甚覺疲 憊,對於宗輔的獎賞,連場麵上的感謝之語也說不出來了,隻能是默然領受,可見已經是風燭殘年。三月之後,大金國的開國名將、常勝將軍完顏婁室病逝於陝西前線。
也是在富平大戰的第二天,金兵得勝之後,繳獲了很多宋軍的軍需物資。當時婁室有一個叫作郭奕的幕僚,順便做了一首歪詩,派人送給了張浚,詩曰:“婁室大王傳語張老,謝得送到糧草。鬥秤不留一件,怎生見得多少”。
逃跑中的張浚看到這個東西,恨不得找一個地縫鑽進去,但是無論是生活多麼殘酷,終究還是要生活下去呀。於是,張浚首先想到的是,富平大戰的失敗必須要找一個替罪羊,否則責任就全部是自己的了。
張浚雖然是書生出身,但是做事情還是挺狠的,將所有責任都推到前線的下屬身上。張浚的心腹愛將、環慶經略安撫使趙哲在婁室進攻的關鍵時刻不在本營,據查是自己率先逃跑,於是被張浚處決,另外還有兩個環慶軍的中級軍官也一同被處決。除此之外,張浚還把前線指揮不力的劉錫貶官。
本來富平大戰後,宋軍由於撤退及時,基本的軍力並沒有受到很大的損失。各支部隊基本完好地回到了原來的駐地。但是大戰後張浚的這種推卸責任的做法,使整個陝西前線的宋軍的軍心大亂,於是陝西地區開始出現大量的叛亂情況,這就是書生誤國的一個很典型的案例,張浚作為指揮官來說確實是一個大廢物。
首先是環慶路的其他將領由於擔心遭到張浚的處罰,即使現在不被處罰,主將已經被殺,自己的未來日子也好不了哪裏去。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由於靠近西夏邊境,這些人率先開始作亂,投靠西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