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弼有著從來不服輸的性格,但是這一次從南方戰場匆忙撤退,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自己的叔叔、當朝皇帝金太宗病危,鑒於當時金朝的國內政治形勢十分複雜,他此時不敢在遙遠的南方逗留,必須盡快回到金上京。
為什麼皇帝去世會對金朝產生如此重大的影響,皇儲不是早就設立了嗎?這個問題還真的要好好分析一下。
在金朝初年,由於還沒有建立成熟的皇位繼承機製,皇位的競爭一直是暗流湧動,弄不好就要導致剛剛建立的金朝土崩瓦解。公元1130年,作了六年諳班勃極烈的皇儲、金太宗的弟弟完顏杲去世,金太宗一直沒有任命新的諳班勃極烈,也就是皇儲的位置一直空缺,這樣就產生了相當大的想象空間。
金朝開國以前在繼承製度上有父子相繼和兄終弟及這兩種形式,從金始祖函普到六世景祖烏古乃一直是父子相繼,但是從世祖劾裏缽開始,出現了兄終弟及這種繼承方式。他死後,他的弟弟肅宗頗剌淑和穆宗盈歌相繼即位。盈歌傳位給劾裏缽的長子烏雅束,烏雅束傳位給自己的弟弟金太祖阿骨打。
需要注意的是,這祖那宗都是由後世的金熙宗在天會十四年(1136年)一並追尊的。其實,他們幾位還在世的時候,也無非就是個部落首領而已;尊稱這“祖”那“帝”的,無非是他們的後世子孫聊表一點孝心而已。
兄終弟及的繼承製度作為父子相繼的繼承製度的補充,保證了最高權力始終掌握在完顏家族的手中,不會因為父死無子繼承而導致大權旁落。即位者在世期間必須指定下一個繼承人,也就是必須任命諳班勃極烈,這樣就保證了下一個即位者擁有豐富的人生閱曆和政治經驗,從而確保了女真族的崛起。
但是由於沒有明確具體的執行規則,到底在需要的時候采取哪一個繼承的方式,當值的皇帝還是最有發言權的。有利益的地方必然有權力鬥爭,現在的金朝已經不是以前的部落時期的規模了,已經是一個超級大國,誰當皇帝帶來的利益簡直太巨大了。於是,矛盾就這樣產生了。
作了皇儲但是沒有皇帝命的完顏杲去世以後,情況發生了變化。對於金太宗來說,自己的親兄弟已經都死光了,皇位隻能傳送給下一代了,把皇帝寶座傳給自己的兒子是最好不過的事情。他一共生有十四個兒子,長子完顏宗磐在統一各部以及攻遼的戰爭中也有一些戰功,他完全也有權力繼承。
但是金太宗也不能不顧忌到金太祖的子孫。金太祖一共有十六個兒子,其中宗幹、宗望、宗輔、宗弼是功勳卓著的,除了宗望在滅掉北宋以後因病去世外,其餘三位都是大權在握。按照傳統,金太宗的皇帝位置得自於金太祖,按照之前的“兄終弟及,複歸其子”的原則,下一步也應該交還太祖的一係。
在金太祖的兒子中,宗幹的政治水平最高,當時擔任著國論忽魯勃極烈也就是國相的職務,位高權重是中央政府中除了皇帝之外最高的官職,對繼承皇帝寶座多少也有一些幻想。並且宗輔擔任著左副元帥,宗弼擔任著元帥右監軍,都是手握重兵的實權人物。並且這兩個人對自己的大哥宗幹尊敬有加,也願意支持宗幹爭奪皇儲的位子。如果金太宗把皇帝位置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宗磐,這幾位肯定是不服氣的。
另外還有一個強有力的競爭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宗翰,當時在都元帥府中擔任左副元帥,是軍隊的第二把手。他可是在滅遼以及滅北宋的第一功臣,他立下的戰功可不是當時任何一個人可以比擬的。他是在金太祖、金太宗的後代中的年紀最大並且功勞最大的,也對於繼承皇位有想法。
另外,宗翰還有一個繼承的理由,就是曆史淵源。宗翰的爺爺叫做劾者,是金太祖的爸爸金世祖劾裏缽的大哥,當年把都勃極烈的位子讓給了自己的弟弟,自己則默默地輔佐弟弟,沒有任何的怨言。宗翰的爸爸撒該也是一名著名的政治家,作為國相輔佐太祖阿骨打,盡了很大的力量,相當於是金太祖的左膀右臂。對於宗翰來說,皇帝的寶座從爺爺手裏滑落過去,現在孫子要求倒騰回來也不算是過分的。
在當時的金朝,由於開國皇帝是金太祖阿骨打,下一屆皇帝應該出自於阿骨打的後代,這個在王公大臣中還是很有一定共識的。但是宗幹作為皇儲的競爭者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宗幹雖然是金太祖的庶出長子,按理說沒有皇位繼承權。宗幹雖然也知道自己的兄弟們願意支持自己作皇帝,但是也知道自己的庶出身份,希望自己的養子完顏亶繼承皇位。
金太祖的嫡親長子完顏宗峻死得早,按照女真族的“收繼婚”的傳統,他的老婆嫁給宗幹,他的兒子完顏亶也就是成為宗幹的養子。完顏亶作為金太祖的嫡長孫,最有權力繼承帝位,但是這個時候他才十四歲,無力爭奪繼承權。
關鍵時刻,女真族當時的大知識分子、穆宗盈歌的小兒子完顏勖挺身而出,仗義執言。 畢竟他自己離繼承皇位是很遠的事情,他來建議誰當皇儲別人也不會認為他有什麼私心。他建議金太宗,以前金太宗說過,將來自己傳位給弟弟完顏杲,完顏杲要把帝位傳給太祖的子孫,這個是當初的誓約,不可更改;現在太祖的嫡長子宗峻雖然去世,但是他的嫡子合剌(也就是完顏亶,合剌這個名字來源於在他出生時,正好趕上北宋與金朝簽訂合作滅遼的“海上之盟”,金太祖一高興,為自己的嫡親孫子取名“合剌”)聰慧純樸,可以立為諳班勃極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