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王倫之死(1 / 2)

此時的宗弼在金朝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傾四野的人物,但是宗弼在多年的政治生涯中,也看到了一個問題,就是女真族的官員由於以前文化的落後,在金朝中央朝廷上從遼朝和北宋投降而來的漢族官僚占據了朝廷上的很多重要崗位,不可避免地會對以宗弼為首的女真族勢力在朝中構成一定的威脅。

於是,宗弼在帶領軍隊征討完蒙古部落後,一邊進行著與蒙古部落的談判,一邊開始整治漢族官員。於是,金朝新一輪的內部鬥爭又開始了,而成為內亂第一個犧牲品就是王倫。

實話實說,隻要涉及到南宋初年之後金朝與南宋的外交史,“王倫”這個名字就根本繞不過去,基本上發生的哪一次外交事件都有他的身影。

王倫字正道,山東莘縣人,是北宋名臣、文正公王旦的弟弟王勖的玄孫。雖然是“根正苗紅”的名臣之後,但是到了北宋末年,家道中落,他出生時已經淪落為城市貧民。王倫在年輕時喜歡遊手好閑,到處惹是生非,是個典型的街頭無賴。

但是曆史連續多次告訴我們,以上那些不被“正人君子”認同的特點,一點不妨礙他在最關鍵的時候發光發亮。當靖康二年北宋的都城汴京被金軍攻破時,因為在這樣的時刻根本沒有人願意去出使金軍大營談判,王倫在國難當頭之際挺身而出,願意去金營談判。當時的宋欽宗寫了一行字“王倫可除兵部侍郎”,這樣的市井無賴就成了大使,真是病急亂投醫。

靖康之難給了王倫這種市井無賴出人頭地的機會,但是事情過後,當時的無人出使的窘迫也就沒人能再想起來了。宋高宗即位後,當時的宰相李綱就很瞧不上王倫,以“小人無功,除命太峻”(市井小人沒有功勞,任職的命令下得太急)這個理由,奏請將王倫從兵部侍郎一口氣連貶十級為修職郎(文官散階,從八品)的身份,徹底清理出了高級官員的隊伍。

在當時,宋高宗本人從即位時的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一口氣逃到了目前所在的揚州(今江蘇揚州),需要不斷地給當時的金朝上表求得暫時的喘息,這樣出使金朝就成了很難解決的問題,這樣的使節誰願意去呀。但是王倫再次要求自己作為使節出使,去完成不可完成的任務,出發之前,他被升任為正七品的朝奉郎。不過,這次出使金國可謂充滿了驚險,在見到了金國的左副元帥完顏宗輔後,王倫一行人被當作人質扣壓留在了金國,根本不允許回國。

但是王倫出身於流氓市井,天生膽大,在羈留金國期間,他居然輾轉跑到了金朝大後方的黃龍府,還冒著極大地風險見到了被“坐井觀天”的宋徽宗和宋欽宗,把宋徽宗第九子趙構已經稱帝的消息告訴了被俘的父子倆。

在金國當了五年的俘虜後,王倫終於受到了宗翰的接見,並被放回了南宋。由於王倫對金國的情況非常了解,更重要的是他曾經見到過宋徽宗父子,所以王倫也得到了趙構的重用,被任命為右證殿修撰(正六品)。

很快,紹興七年(公元1137年),宋高宗又選中王倫來出使,這次出事任務很重,表麵的目的是迎回迎接剛剛去世的宋徽宗的“梓宮”,更重要的是是向金人爭取索要回河南、陝西一帶的大片土地。

此時的金朝是宗磐、完顏昌等人掌握朝政,他們也想通過把河南、陝西的土地歸還南宋,達到自己奪取金朝政權的目的。經過完顏昌、王倫和秦檜的不斷努力,南宋和金國還簽訂了第一份和平條約,也就是前麵所說的“天眷和議”。這份和議對南宋來說是外交勝利的結果,金朝歸還宋徽宗的梓宮以及宋高宗趙構的生母韋太後,更重要的當然是歸還河南、陝西等地毫無疑問是南宋兵不血刃的一大勝利,王倫為此做出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