楦底寬是指楦底樣上腳的特征部位點的寬度。楦底樣板的外形,是依據腳印圖設計出來的,楦底的寬度,是依據腳的寬度來確定的,楦底的造型是依據腳底動態特征來實現的。
一、楦底寬與腳底寬間的關係
通過對腳印圖的分析已經知道了:腳印圖的輪廓寬=腳印寬+邊距寬,那麼楦底的寬度取在什麼位置合適?如果取在腳印的位置,這是由於骨骼的支撐而形成的,不包含腳的肌肉在內,所以這種寬度會造成鞋子擠腳、無法穿著。如果取在輪廓線的位置,這包含著腳的最大肉體,所以這種寬度會造成鞋子不跟腳、太空曠,無法穿著。結論很明顯,就是楦底寬度要取在腳印線與輪廓線之間。
在腳印線與輪廓線之間是邊距寬,究竟取多少邊距合適?這應該考慮腳的關節活動量、肌肉可以被壓縮量或膨脹量以及外形美化的處理等因素進行適當的取舍。
二、中間型號楦底樣板寬度的確定
在設計楦底樣時,首先設計出中間號、中間肥瘦型的楦底樣板,然後再利用等差的變化,擴縮出不同肥瘦型的樣板和不同長度號的樣板。下麵是設計一組男子250#楦(三型)和女子230#楦(二型)楦底樣板的參考數據。
男楦的拇趾外突點保留邊距為0,就是不保留邊距,因為大拇指向外活動的餘地比較大,設計尺寸可以進行適當壓縮。同樣的道理,女楦保留邊距為“-2%”,表示壓縮的程度更大些,已經占據了腳印的位置。對於小趾來說,活動量比較大,為了穿著舒適、鞋幫不至於早期磨損,所以邊距保留量比拇趾要多些。第一和第五蹠趾關節保留的邊距也略多一些,用來滿足關節的活動。腰窩部位設計得比較瘦,特別是女楦更顯瘦些,因為在穿鞋時腰窩部位控製著腳是否“往前衝”,所以不宜設計過肥。踵心部位用全寬表示,因為從裏懷到外懷踵心線是一條完整的寬度線,取全寬是為了便於設計楦底樣板時從踵心凸度點往兩側等分。在踵心部位,裏外懷所占的邊距比例都比較大,因為腳跟受力時兩側的肉體向外膨脹,讓楦底寬些能多托住些腳底,感覺舒適些。
關於肥度的設計是比較靈活的,即使有了國家標準,也允許在標準尺寸基礎上進行加減變化,目的是為了滿足腳型對穿著的要求。選取數值時要考慮腳的生理特點和動靜關係:肌肉部分壓縮性大,楦底寬度可適當小些,骨骼部分壓縮性小,寬度可適當大些;關節活動量大的部位,楦底樣適當寬些,活動量小的部位可適當窄些。
三、楦底的凸凹度
根據長寬數據設計出來的楦底樣板是一個平麵板,而腳底板卻是一個凸凹不平的曲麵,因此楦底麵就要在楦底樣板的範圍內仿製出腳底板的形態。為了加工和使用的方便,一般的楦底麵大致分成三個部分,即前掌呈突起狀態、底心呈凹進狀態、後跟也呈突起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