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想越覺得靠譜的趙冬也沒心情答卷了,大筆一揮,刷刷刷把最後兩個大題的答案照著記憶裏參考書上的解答複製出來,交給監考老師後就奔往前排教學樓,準備說服顧輝接受這個毫無人性的缺德主意。
好在趙冬心肝沒被狗狗吃光,激動地說完自己想法卻沒等到顧輝一如既往的幹脆應答後,還是生出了那麼點心虛。趙冬抬頭瞄了瞄顧輝神情,心中措辭準備強忍良心責備再接再厲勸服顧輝時,顧輝開口了。聽到耳邊傳來的“好”,趙冬差點沒忍住想掏掏自己的耳朵,這種坑爹的主意阿顧真的接受了?見他神色坦然,不見勉強,趙冬生出感動,拍著顧輝的肩膀隻喊好哥們,好兄弟!
卻不知顧輝應下也是存了私心的,他想讓人知道自己的成績,獲得所有人的認可,憑自己的能力,站到和趙冬平等的位置。等以後別人提起顧輝,想到的不是他可憐的身世,而是他的能力,他的成就,他和阿冬的關係也由依附和被依附變為平等時,他才敢向他表白。因為那時候,他對阿冬的喜歡才不會是無恥的覬覦,而是平等的追求愛戀。他看重這份感情,更看重阿冬,所以容不得一絲輕侮隨意存在其中。
第二天一早,國內幾家小報都收到了一份顧輝成長經曆般的文件。那裏清楚記錄了顧輝負責打理的產業及這些產業近年的營業情況,無一例外都是正增長,且百分比前的數字很可觀。除此外還有顧輝和自己關係網中名頭較大的人物認識的前因後果,無一例外都是能直接上勵誌創業版的傳奇故事。是的,因為那些故事裏顧輝的學識心態和眼光都太厲害了,再結合他當時年紀,可不就是傳奇故事嗎?都能跟十二歲的宰相甘羅媲美了。
但傳奇故事好啊,傳奇故事才有人看,才有賣點啊!這在內陸島省是共通之理。何況小報嘛,求的就是銷量就是盈利,誰管你是非黑白?人趙本山好好彩排春晚都能寫成獄中受審,把個孩子誇成神童算什麼?
於是那幾家小報爭先恐後把那些故事搬上自家報紙,其中最狠的那個直接把當天報紙弄成了顧輝專刊,銷量果然火爆非常。不說這顧輝cos過司清,又是眾所周知的優等生,本就人氣炙熱,故事裏跟他互動的不是國內名商就是國外高官,如何不引人好奇?
在趙冬的推波助瀾下,這些個傳奇故事傳遍了大江南北,燎原速度隻比毛阿敏春晚後的紅火慢了一籌。
嚴家本以為是島省那邊的狗仔對付不了趙冬,想從顧輝這邊曲線救國,可再一想,不對啊,既是挖人**娛樂大眾,怎麼隻見歌功頌德說好話的呢?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捧殺?!好歹毒的心思!趙冬被家人的被害妄想症雷得不輕,隻好自首反省,然後理所當然被四人鄙視了半天。
但說到底,這事兒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他們管得了人管不了心,隻能認了,甚至還要幫兩孩子一把。
一周後,在嚴克的幫助下,嚴肅媒體介入了進來,趕上珠寶店下屬的玉器齋開分店,就參合了下,裏麵一臉嚴肅一身正裝的顧輝雖占的篇幅不大,卻是視線的焦點。嚴肅媒體報道的真正意義其實是承認之前傳奇故事的真實性啊有沒有!
再然後,都不用趙冬操作,就見一堆訪談類節目向顧輝發來邀請,兩人拿著筆記本刪刪減減,選定了兩個口碑較好的節目應下。然後就是套說辭,畢竟再天才的人也是要學習的,生而知之那是妖怪,且顧輝出生成長的地方是偏遠的買西,不整出個合理的說法,前麵一切都會功虧一簣。
趙冬的目的就是躲懶,自不能說是自己給他開的蒙,便讓他說對文字好奇,常去廟裏旁聽那些孩子念書。那時男孩兒女孩兒四處瞎跑,爸媽沒有時間管,便是顧輝幼時多在家看弟弟妹妹,也總有出去的野時候。尤其被借到俸阿爺家照顧趙冬後,行蹤更不為父母所知,加上之後兩人時不時就去然來亂逛,雖是謊言,卻保證沒人能戳破。
再添加些無傷大雅的細節,嫁接點趙冬的經曆到他身上,愈發完善,為確保萬一,和邵秦亞等人打過招呼後,這供詞,額,是說辭,已臻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