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是法定的城市初級社區。作為城市初級社區的街道有兩個明顯的特點。第一,街道是一種法定性社區。作為法定性社區的街道,不是指城市道路,而是指借助於某一特定的區域名稱命名的城市社會生活區域共同體。街道的管理機構就是街道辦事處。第二,街道是城市初級社區。一個幾十萬、幾百萬、上千萬人口的城市,往往是由若幹個區所構成的,每一個區又是由若幹個街道構成的,街道位於城市社區的基礎層次。按照有關法律規定,我國城市基層政權是不設區的市和市轄區一級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則是不設區的市或者市轄區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
“社區”一詞不是源自漢語詞彙,是伴隨西方現代社會學的引入由英文community翻譯而來,它是近代以來伴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推進首先出現於西方的一個概念。從概念界定的情況看,近年來湧現的社區概念以綜合性見長,或簡約或詳細,雖然表述各不相同,但中心思想基本一致,前人研究中的“共同體思想”、“地域性”、“功能性”等認識,在當代社區概念歸納中都得到一定程度的體現,並形成了一係列更為明確、綜合和內涵清晰的定義。比如,“所謂社區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的人們通過直接或間接互動形成的並通過共同的文化觀念維持團結的人類生活共同體”,“社區就是在一定地域範圍內,發生特定的社會關係和社會活動,形成特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心理,並具有成員歸屬感的人群所組成的相對獨立、相對穩定的社會實體”,等等。
社區特別是城市社區在自身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些明顯特征,具有一定的特質。一是人口特質。城市社區的人口密度高,異質性強,居民的生活背景、教育狀況、宗教信仰、能力興趣等方麵有很大差異。二是社會關係特質。隨著城市社區的發展,家庭、鄰裏等初級群體的社會功能減弱,人們之間的交往廣而不深,通常以業緣聯係為主,人們在生活中注重理性,強調規章製度的重要性,行為較少帶有情感色彩,人情世故不像在農村那麼重要。三是社會組織特質。城市社區的社會分工明確而精細,組織的數量多,結構複雜,一般以正式組織為主。組織之間具有較強的依賴性,各種組織分工合作,共同實現城市社區的社會功能。四是生活方式特質。由於城市人口異質性強,信息傳播快,各種服務設施比較齊全,因而,城市居民的生活有較大的選擇餘地,生活方式具有多樣化的特點。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和時間等安排自己的生活,促進個性的發展。五是文化特質。城市社區生活講究效率,講求實際,這使城市社區的文化表現出理性化的特點,並呈現出一定的世俗化特征。城市居民通常隻注重個人利益或群體的實際利益,人們之間的情感聯係相對短暫,這種講究實惠的生活方式使城市文化具有平民化特征,大眾觀念和時尚成為城市文化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