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道德經》當中有雲:“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這本來是《儒術》的完本感言,但實際上,我並不太想說這本書了。因為再說什麼,也無法改變書已經完本的事實吧!不過,像小學寫作文一樣,為了避免不被各位讀者大大說離題,還是先簡短地說一下這本書的前生後世,最後再發表一些我的亂七八糟的感想吧!
開篇的老子的這句話,是寫這本《儒術》最大的感慨吧!這也是為什麼書的後來會把老子的《道德經》搬出來的原因,簡單的說,《儒術》這本書從開書的草率,到幾萬字以後真正的用心認真,再到後麵的崩盤掌控不住往小白文方向發展,也是一般作者都會經曆的過程吧!
我骨子裏並不是一個玄幻小說作者,這本書也不是純粹的玄幻小說。誠如我在書中說的,我開書的時候,本來就想要寫一個思想的世界。像結尾說的,感覺到這個社會太過於浮躁,思想精神流於表麵的形勢,包括我自己,也難免被社會大環境綁架了,作出很多違心的事情,說出很多違心的話。
每一個人,應當都會有一個很天然的社會責任感和自我思想進化的先天趨勢。但是這個社會的大環境,卻阻礙了太多太多稱之為“夢想”和“純粹”的東西了。
寫《儒術》,我看了很多諸子百家的典籍,能切實表達給大家的卻是非常有限。而且後期我也懶得讓主角再頻繁的去抄詩什麼的,為什麼呢?因為我自己也厭惡這些,我企圖想要多寫一點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卻往往控製不了,如何將義理和小說爽點套路結合起來,做起來真的很難吧!
就好像做人的忠義兩難全一樣,是我做不到,沒有那個掌控力和精力能量去完成一部我心目中的“有思想的小說”。各位看官也許看起來很輕鬆,一目十行,但是作者的每一個字,都是鍵盤啪啪啪敲出來的,是腦袋智海當中無數次構思當中最後選取出來的一種。
最先,在這本書的立意當中,我強調的主角蘇林是要貫徹“君子不器”,這是孔子所言的君子之德。但是為什麼又要將孔子設定的修煉體係稱為“成器”呢?我在文中反複強調了孔子的這個矛盾性,其實,這也並不是一個矛盾的事情,因為人或者這個社會本來就是具有矛盾性,在矛盾和糾結當中,才會不斷地走向正確的道路。
成器這件事本身就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不才我並不成器,我從小到大並沒有按照一貫成器的標準去做。包括2014年大學畢業以後,也沒有去“成器”工作,成為這個社會大工廠裏麵的一顆普通的螺絲釘,而是坐在了電腦之前,對著鍵盤啪啪啪,給大家講了一通“君子不器”的故事。
也許,我講的並不成功,也許,我說的你們也都當笑話看。但這的確是我想要說的故事和思想,後期開始崩盤,但是實際上還是很符合一些讀者的爽點和看點,也依舊有許多讀者看得津津有味,百度指數和盜版的讀者還是比較多的。
本書的訂閱雖然掉了很多(主要是開始對本書寄予厚望的一些書友的訂閱),但是實際上,一個月也還是有個兩三千塊吧!可是我知道,多寫隻能是多錯,加上一些個人家庭的原因和精力問題,便在這裏完結吧!
按照原先的計劃,蘇林奪取神器回來,也是參加聖殿考試獲得九國狀元,緊接著,導火索九國發生內戰,然後才是妖蠻外戰,緊接著還有神遊天外天去結局所說的各個諸子百家創建的大世界悟道,也是我想要更真實闡述思想的部分吧!大概這邊也還有五十萬到一百萬字,也許我還能水到四五百萬字也有可能!
最後的大BOSS也是少正卯,設定的是掠奪之道,為什麼呢?現在又再度扣題了,便是開始《道德經》說的,天之道和人之道的問題。也是我們現在的社會問題,掠奪,叢林法則,生存,思想,人性,夢想,價值……
對!就是這些哲學上形而上的問題和思想,不管我說的是一個玄幻世界,還是一個真實的現代社會,實際上,不管在哪兒,人性都是一樣的,社會也都是一樣的。
老子那話的意思,翻譯成白話文,大致是:自然的法則,是損減有餘來補充不足。 人類社會世俗的作法卻不然,而是損減貧窮不足來供奉富貴有餘。誰能讓有餘來供奉天下呢?隻有有道之人。
有道的人,思想之士,正人君子,在我們現在看來,便是大善人或者大傻瓜吧!從小到大,說起來和大家很雷同的是,我們的父母,我們的學校和老師,我們一切具有教導意義的生涯記憶,都是在告訴我們,這個社會是一個“童話”世界,人與人之間要為善,要熱愛我們的祖國,我們的人民,要見義有為,要多為他人考慮……
不知道你們是不是受到這樣的教育,反正我一直以來都是的。但是,很可悲的是,隨著成長,隨著閱曆增加,隨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交往和利益糾葛,這些被固化的概念和理念,都被現實一一摧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