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八 閑話房價(1 / 2)

老百姓最關心的莫過於房價了。茶餘飯後討論最多的可能也是有關房價的問題。

中國的房價從05年開始普遍高速上漲,早已超出一般工薪階層的購買能力。這種泡沫房價還要持續多久?這不是一般老百姓所能決定的。

大家可能都會算賬,住宅用房的建築費用每平米隻有1500元左右(早期更低),可現在的房價是它的十多倍、幾十倍甚至上百倍。中間的差價哪裏去了?我簡單的歸納一下:

一、地皮費。土地本來是全民的,可是各地方政府(有些人可代替政府)為了有錢花,偏偏拿她出來拍賣。款項當然不可能到老百姓手中,而建築成本卻因此而大幅上升了。

二、公關費。假如你很有錢,想從事房地產開發,不走關係,不送紅包(這紅包可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紅包,裏麵裝幾張鈔票那麼簡單。它裏麵可能是一把豪車的鑰匙、也可能是一套你終身都買不起的豪宅的鑰匙、也可能是一張裏麵的金額足以嚇暈你的銀行卡)能買到地嗎?這費用肯定要加到房價裏!

三、分羹費。圍繞房地產業周邊的人很多,利潤當然不可能由開發商一人獨吞。分的人多了,如果利潤太少肯定不夠分,於是隻有抬高房價。

四、貸款利息。搞房地產的有幾個是自己拿錢出來的?都是空手出門(也不是空手,至少是帶了禮的)靠關係貸款,再用貸款的錢送更多的禮,再貸更多的款,如此反複,資金才足以開發土地項目。可多次貸款的利息就隻能委屈買房者了,你們就幫助買單吧,誰讓你不自己去蓋房呢!

那麼,房價是如何炒起來的?

一、限製。大家可能都知道,農村現在也不讓自己蓋房了。要住房就得買商品房。可開發房地產不是每人都行,土地屬於‘國家’,隻能買給那定好的幾個人,其他人想買?沒門!於是價格的決定權就掌握在那幾個人手裏。

二、囤積房源。開發商在很多樓盤開盤時隻拿出很少的一部分房源出來銷售。有時在整棟樓一套沒賣的情況下隻拿出一、兩套來銷售,謊稱已買完,以造成房源緊張的假象來蒙蔽那些急需買房的消費者。因為他們隻關心房價,根本不關心房子是否能賣掉。房子賣不掉他們可以借給或送給情人、領導、‘朋友’;可以出租靠租金賺錢;更多的是抵押給銀行繼續貸款。一個樓盤隻要能高價成交一套,剩餘的房源就都可以按照成交價抵押給銀行。銀行收到抵押物,就可以繼續給他們貸款。開發商拿到貸款又可以開發新的樓盤!有關權威部門統計過,全國的房源即使現在(2013年)立即停建,也要銷售三到五年。可你到哪裏都是房源緊張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