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瑤作為一代歌後,最打動人的地方是她空靈如天籟般的聲音。她的演唱風格極為傳統,絕大部分歌曲都是節奏舒展的慢速抒情歌曲,純淨,細膩,沁人心脾。
她結婚之後旋即隱退,不再涉足娛樂圈事務,偶爾在媒體前露麵也是與同樣熱心公益的丈夫一起參加慈善活動。前年傳出她懷孕的消息,無數歌迷都送上了最真誠的祝福。
然而懷胎十月,那個在無數人美好的期盼中降生的孩子,出產的那一刻,就已經停止了呼吸。
甚至沒來得及看一眼這個世界。
喪子的打擊對歌後而言幾乎是毀滅性的。她消沉了整整一年,其間兩次企圖自殺,多虧丈夫悉心的守護和歌迷們不離不棄的安慰,才終於從抑鬱中恢複過來。一輩子都在唱歌的歌後想找一種方式紀念這個不曾與自己謀麵的孩子,這樣才有了這張概念專輯的企劃。
概念專輯的形式在華語歌壇還是新鮮事物。這張《祈願》中十二首歌的歌詞,都是圍繞“生死”這個主題寫就。如果把十二首歌連起來看做一個整體,就會發現,這張專輯講述了早夭的孩子在人間與幽冥夾縫中的一場旅行。
也是為了突出這個主題,歌曲中不僅有演唱,還插入了不少的念白。邀請歌壇新人作嘉賓,正是作為專輯中這位主人公的象征。
因此,嘉賓雖然隻占一首歌的分量,卻可說是這張專輯的靈魂。專輯最終是好是壞,基調如何,都取決於嘉賓的表現。相應地,如果能夠在這個嘉賓的位置上表現出色,絕對會借著路瑤的名氣一炮走紅。
不怪當時賀聲宇挑嘉賓人選挑得頭發都掉了一大把。
這天上午,全體製作人員和路瑤本人都在控製室落座。試音先從吳欣開始。
因為吳欣之前已經試過幾次了,歌路和嗓音條件大家都已經很熟悉,大部分人也非常認同由吳欣來擔任嘉賓,對半路殺出來的江楓並沒抱太多的期待。
江楓卻是第一次聽到吳欣演唱這首歌。
之前他為了知己知彼也聽過一些吳欣的歌曲。吳欣是演古裝偶像劇出道的,出了幾張專輯都是偶像劇相關的主題歌,歌曲大多走的口水歌路線,旋律簡單朗朗上口,基本不需要唱功這種東西。江楓隻能聽出她的演唱有一定功底,至於她自己的歌路或是聲音條件,這些歌曲展現的都不多。
這一次的這首《finale》,卻是完全不同的風格。遵循路瑤的歌路所寫的慢板情歌,和路瑤其他的歌曲一樣,在考驗唱功的同時,也能夠將歌手的聲音特質完全發揮出來。
那時江楓在控製室裏,聽著吳欣的演唱,第一感覺就是——
跟路瑤太像了!
當年路瑤的歌曲影響了整整一代人。很可能吳欣最初練習唱歌,就是從模仿路瑤開始的。她雖然不是音樂學院專業學習聲樂,但顯然也受過係統的聲樂訓練。現在她從模仿開始細細打磨過的聲音,聽起來甚至比路瑤本人更加空靈飄逸。用一句話說,非常美。
真的怪不得賀聲宇這樣挑剔的人會選中吳欣作嘉賓。不僅唱功足夠駕馭這首歌,風格和嗓音上與路瑤的交相呼應,也能夠給整張專輯帶來和諧脫俗的效果。
慢歌要比快歌難得多。一位歌手對慢歌的處理,往往最能看出她的本性。聽完吳欣的演唱,江楓好半天都處在訝異中沒反應過來。這樣的細膩程度,對於一個由演電視劇出道的新人而言,著實太過驚豔了。他的心裏甚至對吳欣萌生了一小股崇拜之情。
在場的製作團隊顯然對吳欣的表現非常滿意,路瑤本人也露出欣慰的笑容。作曲家還頻頻點頭,表示吳欣對樂曲的演繹非常符合專輯的理念。
隻有賀家兩兄弟是副跟大氣氛格格不入的樣子。賀景臨坐在控製室前排最靠邊的位置,端正地坐著一言不發,既沒表現出讚許或滿意,也沒刻意板著臉,就是標準的麵無表情。
而賀聲宇則明目張膽地隔著兩排座椅回頭看江楓,高調地笑著,朝他做了一個“加油”的手勢。
一時間江楓好像覺得額角有滴汗流下來——他怎麼也不記得自己跟賀聲宇已經熟到了會被這個人加油的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