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娜有點窘,她說:“我不知道。”依娜真的不知道。依娜小時候不玩沙子,不跟人打架,依娜也從來沒有在晚上不回家,媽媽說野孩子才在晚上不回家。
單浩繼續神往地說著,似乎在敘說一個夢境:“……八歲的時候隨父母去內蒙古住了三年,心中一直有一個夢想,想騎一匹白馬馳騁在風中。”單浩望著遠處的星辰,似乎墜入了最深邃的冥想,忽然間他回頭望著依娜,輕輕地卻很認真很認真地說:“可憐的依娜。”
從沒有人說依娜可憐,依娜一直是人人都喜歡都羨慕的女孩子。但單浩卻偏說:“可憐的依娜。”
依娜怔怔的,她聽以單浩在繼續說下去:“你為讀書付出得太多。你不知道你埋頭開夜車的時候,紫色的丁香正在風中開放;你不知道麵對著你寫字台的窗口外有一片最廣闊的天空;你不知道屬於青春的夢境擁有怎樣燦爛的色彩;你也不明白為什麼貝多芬的交響曲會那麼震撼人心,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竟包含著那麼深刻的思想。你不但放棄了對世界的擁有,甚至把屬於自己的思想也放棄了。你用作業填滿你的生活,卻沒有為自己留下一個空間來感受人生、認識世界。而這一切的付出,卻隻是為了一個分數,為了滿足別人的願望,這值得嗎?”
依娜從來也沒有接觸過這樣的問題,她從來隻知道,讀書要用功;她從來隻知道,用功就是一個好學生。但單浩卻這樣突然地把另一個世界呈現在她眼前。這個世界是一向被隱藏在父母的告誡和老師的訓戒背後的,可是單浩卻對她說:“這樣的夜色裏,當星辰的光芒溫柔地溶進眼波,帶給你無窮宇宙的浩瀚氣魄,你是否能明白你有擁抱生活的權利?”
單浩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說這麼多,依娜隻是他的一個同桌,她怎樣生活原與他沒有關係。
但他還是告訴了她,或許,是因為她的淚;或許,是因為她用這樣迷惘的眼光看著他;也或許,是因為這夜色太美,美得讓人的心也變得癡迷執著了。
依娜呆呆地望著池水:“為什麼告訴我這些?”她輕輕地問。
單浩微笑,明亮的眼睛如同暗夜中的星辰:“因為你是個什麼也不懂的孩子,我要告訴你生活其實是多麼的色彩斑斕。”
段考結束後似乎什麼都沒有變。單浩還是一有空就看自己的書,依娜好像是多了點好奇,忍不住湊過去看他看些什麼。單浩覺察了她的動作,把書遞給她,很簡單地說了一句:“借給你。”依娜有點吃驚,立刻想到的就是拒絕,但單浩用微笑阻止了她:“很好的一本書,真的很好。”依娜看了一眼書名,是《簡愛》。依娜聽說過這本書。稍稍地猶豫了一下,終於把書放進了書包。
放學後回到家裏,依娜悄悄地抽出那本書,有點兒興奮又有點兒害怕,好像正在偷食著一個禁果。很快地,依娜就被征服了,她第一次發現小說中居然還藏著那麼一個廣闊的天地。
依娜看得忘了一切,
直到聽見媽媽開門的聲音才悚然驚起,很快地把書藏進書包。媽媽在家的時候依娜又成了那個很乖的女孩,在媽媽的“鍋碗瓢盆交響曲”中讀英語。不過,讀英語的時候依娜每次走了神。
這以後,依娜簡直對小說入了迷,她發現她一直用課本攔住的那個世界原來是那樣令人心動和耐人尋味。開始的時候,依娜隻是看世界名著,似乎這樣還不算太脫離一個好學生的標準。可是當有一天單浩一下子把一大堆紀實小說堆在書桌上的時候,依娜卻發現自己更加癡狂地迷上了紀實小說。單浩說:“古典名著的思想往往帶著曆史的印跡,是經過時間的淘汰而留下的結晶,但它們畢竟離我們遠了點。而紀實小說才真正屬於我們這一代。它所反映的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思想情感,它跳動著時代的脈搏。”依娜不知是不是這個道理,但不管怎樣,她是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晚上依娜第一次失眠了。
依娜想解釋說是因為晚飯吃得太多,是因為昨天睡得過早。可是她心中卻很清楚地知道其實並不是這樣,真正原因隻不過是為那月光,為那灑滿了床頭的月光直照進她心中。依娜忍不住披衣站在窗前,晶瑩的月亮清清冷冷地掛在天際。依娜忽然覺得讓這種光芒照著的好學生不應該多愁善感,但依娜卻願意讓這種感覺留在心裏。依娜又想起了那一個夜晚,正是那個夜晚在單浩的話語中她第一次懂得了自己有一顆躍動著的心。
早起的時候依娜對著鏡子照了很久,欣賞著自己微笑的表情,發現自己是美麗的。
依娜不再是那個很好、很乖、很聽話的女孩子。
學期快結束的時候,劉老師找依娜談心。老師說依娜退步了。若是從前老師這麼說,依娜會哭的,但現在,依娜卻不在意。她覺得心中好充實好富有,依娜不後悔。
期終考試分析完試卷,老師說:“現在讓我報一下名次:……王依娜,第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