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儀終於把所有的稻穀種子都檢測了出來,拿著手上的這數百份檢測報告,一份份的查看過去,最後,吳俊震驚了。因為所有的種子都具有可遺傳性,而且遺傳還很穩定。
至今吳俊還清晰的記得地球農業第一人,無雙國士袁展達教授在康奈爾大學第一堂課裏說的一句話:就現在地球人類的主食水稻來說,使用聚靈選優的方法,達到仙稻二號後,就已經達到了目前條件下水稻培植的一個頂峰,再往前,無論是它的產量,靈氣含有度,還是可口感與環境適應性,整體再難有所提升,就算單株經過人工儲靈催化的辦法得到了某個方麵的突破,也隻是改變了它本身的基因鏈,遺傳信息卻無所改變,以它為原種種出來的還是未經突破的仙稻二號。也就是水稻本身的基因層次,決定了它有一個極限,突破了這個極限就是另外一個新物種,並且遺傳信息還保存不下來。
而現在,吳俊手上的這些報告卻打破了袁教授的這番說法。
通過意靈的指引後,代表著它本身對命運的一種抗爭,打破了原有的生命基因層次,並保留了原來的一些生命特征,同時也能夠遺傳下去。
這一刻,吳俊感覺自己的手都是沉甸甸的,仿佛托著萬均大山一般。這數百份報名相當於相百次有著重大突破性意義的研究成果,而這數百種水稻種子,也可以直接做為數百種經過優化得來的原種,進行繁植培育。
數百份優化得來的原種啊,具有多大的價值?
想了想,吳俊壓抑下自己心中的激動。這些都隻是自己帶有實驗性質的研究,很多都是沒有實際性種植價值的。因而吳俊又仔細的看了一遍手上的檢測報告,最後從中挑出了四份來。
這四份報告裏的稻種都是經過多次優化後才得來的。首先,使用體靈與意靈的優化並不太過逆天,每次對稻種的意靈指引都不能達到太高的幅度,而且優化的幅度越高,能夠優化的幅度就越小。其次,水稻並沒有智慧,它隻有屬於它生命本能的一絲追求生長的意誌,吳俊通過意靈對它的本能意誌進行引導,每次都隻能下達一個方麵的指令,它才能接受並執行。要是下達了多條綜合性成長指令,比方說讓它即要增加靈氣含有率,又要增加產量,還要增加可口性,它根本就反應不過來,最終它那一絲微弱的意誌直接崩潰,死亡。
針對這種情況,吳俊想到了一個可行的辦法,每次都是通過意靈來下達一個指令,再使用體靈催化得到種子,以這新得到的種子為母本,再使用意靈下達新的指令,再進行催化,如此一次次反複多次優化後,才得到了在各方麵都有提高的種子。
像吳俊手上的這四份報告中,第一份報告裏的稻種就經過了十來次的優化,從檢測結果來看,它的靈氣含有率比仙稻二號提高了一點六倍,產量比仙稻二號提高了一點三倍,可口性比仙稻二號提高了百分之六十。其它的環境適應性以及營養價值跟仙稻二號基本一致。
根據檢測結果,這份稻種完全可以推廣開來,進行大規模種植,以替代仙稻二號。吳俊索性把它命名為仙稻三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