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評《神不知鬼不覺南城風雲》(1 / 1)

書名:神不知鬼不覺南城風雲

作者:申不換

鏈接:略

類型:都市

閱讀章節:第三卷第三章(二十二章)

評語:人物太多,“主角”花落誰家?

書評員:宇`魂

***

開篇著重刻畫的人物太多。梁家、秦家、何家,開篇三章,便引出三個家庭,雖然是粱爽這根線串起來的,但總覺小說筆力不夠,有心兼顧眾多人物,以此構建一個龐大的框架。但很多時候現實並不是像預期那樣完美,想要兼顧全局,最後卻失去得太多。

想要刻畫的人物太多,便有失輕重,重要的角色沒有得到突出,比如粱爽。

小說語言比較樸實,內容帶著生活氣息。隻是,粗略看上去,有點平淡。

開篇選取的情節吸睛度不夠,亮點不夠突出。比如第一章粱爽在劇場的情節、後麵章節裏秦千與禿子在車站的矛盾,他們三家的過去。這些情節裏的矛盾都有很強的可塑性,但小說對這些地方用的筆墨卻不夠多。

之前看到老宅大火時,心裏不免有些小失落。在回憶過去之前,小說對這個情節做了很多鋪墊:二十三年才掃墓,三個家庭的意外重逢等等,然而“姑姑”說出老宅的回憶時,筆者心裏頓時有種頭重腳輕的感覺。

說真的,小說前麵的那些鋪墊,確實引起了筆者YY,甚至在思考,大宅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那場大火又是怎麼來的。當時筆者猜想這是一個陰謀,但第三章對這些並沒有多少描述,一直到第二卷快結尾的時候,這個答案才揭開。好像,拖得有點長,而中間又沒怎麼調動大家的胃口,顯得有點不妥。

建議在設置矛盾衝突的時候,加強一下語言描寫,比如秦千與禿子發生誤會那裏。用語言來激化他們之間的衝突,更能突出情節。

第一卷第四到第九章,秦千偷了張家的賬本,眾人前去營救,引出百花堂。盒子(百花堂的信物)的秘密也開始浮出水麵。

看完這幾章,心裏那種感覺更加突出了。這個小說——真的木有主角啊!

這些章節裏,對三個家族的人物都著重地刻畫,而且還很公平。看到這裏,不禁想起了一部美劇——《迷失》。這個美劇裏同樣沒有絕對的主角之分,但那些刻畫的人物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而且刻畫得非常到位。在他們身上,感覺到了一陣人性的立體感。

這些章節裏,筆者看到後麵,發覺人物的語言有些單一化。他們說話的風格基本上沒有多少變化。

建議作者在小說裏對人物語言特別注意一下。不要求他們每句話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和性格,在情節矛盾“高點”時注意些,也許,會有更好的效果。

第一卷看完,終於引出了百花堂。這個節奏,有點慢了。

第二卷第三章、第四章,這兩章主要介紹百花堂的過往,額,像這種回憶性的細節,原本就有些乏味,而小說裏更是以一種填鴨式的行文方式大板塊地灌輸給讀者。個人覺得,眼睛一下受不了。主要是那種大麵積平鋪直敘的人物對話,一章下來,顯得有些枯燥、單調。

在設置這種情節的時候,盡量不要讓敘述者站在一個主導的地位,也許,把他們放在一個引導的位置上,由其他人的問題或者另外的方式引出,再由他們來引導,至少,可以避免這種填鴨式的不足。

雖然百花堂的過去是不得不介紹的內容,但小說一次性就來這麼多內容,顯得有些擁擠,不妨精簡一些內容,把重點內容凸顯出來。

看完第二卷,個人覺得,第二卷相比於第一卷來說,效果好多了,至少在情節矛盾上麵的設定,是這樣。後麵幾章的矛盾張力,讓筆者覺得有點小興奮了,當然,要是氛圍能更激烈一些就好了。最後他們化解矛盾的情節,設置有些簡單了,遠遠沒有鋪墊時候那麼精彩。

第二卷亮點多了不少,當年大火的真相,欺師滅祖的叛徒,還有張顯這個反派的設定······

當年大火的真相,為啥不在第一卷第三章多提一點懸念呢?

看了二十二章,覺得小說的心理描寫不夠。心理描寫在凸顯人物差異性方麵還是很能起作用的,每個人的心理都是不同的,加重小說裏的心理描寫,可能,小說會變得更加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