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島號”率領的航母編隊,靜靜駛入韓國仁川港!這裏和日本的橫須賀港損失差不多,到處是海嘯後的痕跡,衝上港口的大小船隻隨處可見……
仁川廣域市(相當於直轄市)位於韓半島中西部的仁川,離首都首爾西28公裏,起著首爾關門的作用。
城市麵積達958平方公裏,擁有人口256萬,是韓國的第三大城市和第二(僅次於釜山)大貿易港口。作為東北亞的中心城市,是韓國走向世界的交通要塞,並擁有最先進的大型國際機場。
很早以前,仁川就發展成為與華國開展貿易的港口。19世紀,根據法國、德國、美國等國家船舶開放港口的要求,作為停泊港聞名於世。
仁川現在基本已經被廢棄,沒有發現什麼有價值的東西,所以周易下令向韓國首都漢城進發。為了“反尊華”,韓國棒子把首都“漢城”的名字都改成了“首爾”!
首爾(Seoul,??)是韓半島上以及韓國最大的城市,是世界第七大都市。是韓國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中心,也是全國海、陸、空交通樞紐,為韓國的首都,也是全球最繁華的現代化大都市和世界著名旅遊城市之一。
朝鮮王朝在1896年的“甲午更張”之後,擬訂了一個皇都振興計劃。從此脫離了“清朝”的控製,走上了西方走狗的道路,首先拆除“迎恩門”另建“獨立門”,並將原先的中式牌樓拆除,仿照法國凱旋門修築了西洋式門樓。
在城內修築了道路、交通、照明設施和新的政府辦公機構。1899年修建了明洞聖堂。1900年,在德壽宮內修建了韓國最早的西洋式建築——石造殿。1907年拆除了首爾南部和西部的城垣。
1910年日本吞並朝鮮半島後,對京城的市政建設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變更。日據時期,將漢城的名字改為京城(Gyeongsung,??;Keijō,けいじょう),其地位也由朝鮮中央直隸府,降低到了日本京畿道的一個郡。
“景福宮”是朝鮮李氏王朝(1392~1910年)時期韓國首爾(漢城)的五大宮之一,也是朝鮮王朝的正宮。1910年,日本吞並朝鮮半島,韓國淪為日本殖民地。為鎮壓韓國的“王氣”。1926年,一座高大的石頭建築——日本駐韓國“總督府”聳立在景福宮門前。
日本“總督府”的建築設計可謂居心叵測,從空中俯視,它的外形是一個“日”字,象征著日本控製著韓國的命脈。從側麵望去,韓國的王宮籠罩在它巨大的陰影下。日本還以修複昌德宮為名將景福宮南麵的殿閣全部拆除。
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1995年8月15日,在韓國光複50周年之際,總督府建築物的標誌性綠色尖頂——高4.5米,重達11.4噸的龐然大物在5萬人的歡呼聲和震耳欲聾的爆竹聲中被徐徐吊起,總督府大樓開始拆除。
韓國民眾一致認為,隻有拆除這座建築,才能恢複象征本國民族傳統的“景福宮”原貌。
周易的車隊在崎嶇的道路上行駛著,隨處可見在野外遊蕩的變異猛獸!即使到達“漢城”,也是如此,看來這裏政府並沒有像燕都政府,恢複城市的控製,更別提社會生產了。
如大華第二帝國廣西省大小的韓國,實在是太脆弱了!雖然漢城高樓林立,但是就如同鬼城一樣,荒蕪人煙,甚至比不上遭到“九尾”和“八歧”襲擊的東京。
2003年12月,韓國國會通過《新行政首都特別法》,決定將行政首都從漢城遷往中部地區。2004年8月,韓國政府最終確定並正式公布了新行政首都的地址,位於韓中部地區的燕歧-公州,將成為新的行政首都。
韓國政府定於2007年7月在燕歧-公州動工建設新行政首都,在2020年和2030年分別形成擁有30萬和50萬人口的城市。自2012年至2014年,韓國主要國家行政機關將遷往新行政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