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1 / 3)

在高中的課本上曾有永動機之說,有很多人想法設法造出的永動機都因失敗而告終。那時曾有一人造出了人們理想中的永動機,並在台上給觀眾成功演示,可是事發不久,就被人發現原來是台後有人動了手腳。這些永動機都因違背能量守恒而失敗。人們的心裏也都很想要這樣一台一勞永逸的永動機。

我們可以試著拿起一塊石頭,看看它在你眼中有沒有變化,大概會很遺憾,最後的結果依舊是你什麼也沒發現。其實我們很多人都知道,萬事萬物都是由一些分子組合而成的,不管物體是大是小。一塊石頭其實它是流動著的,它裏麵的分子也在不停地運動奔跑,隻是我們很難看到罷了。如果我們在外太空看我們的地球,它隻是在不停地圍繞著太陽轉動,其它的我們什麼也看不到。其實我們人類也像剛才所說的石頭分子一樣到處亂竄。那些石頭分子的運動應該很有規律,我們人類的運動應該也像它們一樣,大概也是非常有規律的,隻是我們自己不知道罷了。或許我們人類自己的意念,就是我們運動中的不是規律的規律。

人們都說守中難,其實守中並不難,如果人不得其中,也不會活到現在。有人說現在的社會就像一個蹺蹺板一樣,雖有偏頗,但是一方還沒有落地。如果有一方落地,再想起那可就難了。我們的地球可以看成是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地上、地下和地麵。而我們這些生物隻能處在地麵附近,如果太高或者太低那也不能生存。這就是引導人們行路的一個分路標,以合適的地點,合適的時間出現在萬物生靈的麵前。這大概就是所謂的道不遠物。其實我們平時看到的一切都是事物的中和部分,就像高空中的兩種氣體相撞,形成的雷電一樣。比如我們的人體,我們的身體也可分為內部、外部和表麵三部分。我所說的外部其實就是我們身體所散發出的氣味,我們所散發出的氣味也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不過是隨著距離的增加,我們身上散發的氣體也越來越淡。我們每一個人可以說都是貼身相生的,我們和外界的事物也都是相接相融而生的。人的血肉就這樣不斷地向外升華擴散,直到它消失不見。如果把人體剖開,那所顯露在你眼前的也是一個中和部分,它也分內中外三部分。我們這裏一切的一切都是由小點而組成的大點,滴水聚而成江河,江河也是水。而且每一個小點都可以看作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可以看作是一個個小小的細胞,時時刻刻都在進行著信息交流和物質交歡。地球或者也是和我們一樣,它老人家可能也在扮演著細胞這個角色。或者我們是生活在地球和其它星球的夾縫之中,這種夾縫就像地麵上的石頭之間緊密結合的接線一樣。在石頭與石頭的接線中,也有很多生物快樂而又悲傷的生活著。在那個接線之中大概有我們看不到的一個空間,或許我們就是生活在這樣的夾縫中,可是我們卻不知道。

天地對待我們每一個物體都是平等的,特別是在存世的壽命上。我們大家都熟知的小麥,它的一期壽命大概就是七八個月,而我們人類的壽命一般就在七八十年,而而烏龜的壽命卻有七八百年,而且還有千年王八萬年龜之說。這種壽命如此不齊的現象,天地為什麼會如此安排呢?這個又有誰能夠回答呢?這個或者就跟我們的感知有聯係了,有可能小麥對它那七八個月的概念和我們對七八十年的概念差不多。所以說事物與事物所處的位置不同,那麼對環境的感知也不同,也可以說是其按己之所需,按己之所能豎立在天地之中。物與物的更新換代的速度不一樣,但兩者總的時間是一樣的,比如地球上的物質和地球。天地雖大,或者在宇宙中可能就是我們所吸的空氣分子,或許它就是個空氣分子。我們與其它動物可以相視而見,也有可能我們和它們是生活在兩個空間裏的物體隻不過你認為離得近一些罷了,就算我們能感覺到我們已經觸碰到它們了,或者我們的手與它們的身體還有著無限的距離。我們這兒應該就是空間與空間相並而成形的空間,如此,我們還可以推而及之,我們現在的這個空間可能還和別的空間相接,進而組成了更大的空間。空間並不是死死地相並在一塊的,而是相融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