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001 皇後這一碗湯(1 / 2)

皇後特地端來一碗湯,放在雎陽宮桌麵上。

“這是禦廚熬了一早上的參湯,甚是滋補的,眼下天冷了,慕陽很該多喝些才是。”

慕陽腮上掛著淚痕,攏手坐在胡床上,眼望著碗麵上漂著的油珠兒,眉頭不著痕跡地擰了下。

白眉山那樣的地方盛產人參,每逢來不及下山買菜,寧師父便上山坳裏拔了它來炒了吃,或者切成絲兒淋上麻油涼拌了吃。寧師父所會的菜式十個指頭就能數得過來,而他對於材料的運用又極其不具備靈活性,所以在山上呆了十三年,前三年裏她跟寧笏的味覺很受了一番折磨,而到了後十年,她不得不逼著寧笏去拜山下名聞四鄉的大廚學了十個月烹飪技術,從此各道味覺神經這才開始得到了終極釋放。但因為寧笏這個人十分的懶,所以上地裏拔人參來給他們當飯吃這種事情,仍然沒有少做。

所以參湯這種東西,實在勾不起她半分食欲。

更何況她現在又正在委屈之中。

如今天下三分,楚國、齊國和魏國呈品字形分布於中原,各國勢力相當,打起仗來都沒有什麼特別便宜可占,相互間便也安好了數十年。慕陽作為楚宮裏曾經備受聖寵的妃子所生的公主,即使母妃十三年前便已過世,但有著楚皇一如既往的寵愛,倒也無人敢與她添堵。

今天這場梁子,結的不是別人,正是她的父皇,楚皇陛下。

有時候她真不明白天下人為什麼都覺得皇宮好?四麵高牆,連隻鳥兒都輕易飛不進來。十三年前她三歲,母妃過世,她也險些一命歸天,適時寧師父帶著寧笏路過京城,一劑藥將她救活,但也算出她命裏尚有一劫,須得離宮避過。寧師父是母妃的親表哥,特長是周易占卜之學。楚皇曾想請他出任欽天監一職,被他婉拒了。如今他要帶她離宮,自然放心得很。於是那一年她便由寧師父帶到了白眉山,從此開始了把人參當蘿卜啃的悲苦生涯,中間再也沒有回來過。

當然,十三年裏除了啃人參之外,也沒少學別的。寧師父是個博學多才的人,終年住在荒山野嶺的緣故,研習起各種技藝來不怕沒有時間。滿四歲時,寧師父先是教寧笏和慕陽讀書寫字,慕陽看了一整年飛鳥走獸,寫起字來很是有些像野雞扒雪,寧師父於是因材施教,說:“彈琴是個需要手巧的活兒,不如你先習琴藝。”半年後,茅蘆後小山崗上的雀鳥被琴聲轟得絕了跡。寧師父毫不氣餒,接著讓她學作畫,這倒畫出了幾分興趣,趁著年節下,跟寧笏背了幾幅門神圖到山下售賣,買一送一地,也終於得了幾分午飯錢。

以後又不斷學詩詞歌賦、經世濟國,她也很是配合的學,十歲那年鄭重寫了篇《夫子賦》送給寧師父賀四十歲大壽,寧師父先是很高興,讀到半路突然掩麵而泣。她究其緣故,寧師父撫案長歎:“算了,我看你根本就不是這塊料。還是去幫我搬酒壇子罷!”

寧師父這番氣話,使慕陽心中很是愧疚,心甘情願搬了三個月酒壇子,居然誤打誤撞學會了七八分釀酒功夫。再加上後來寧笏去了學烹飪,於是寧氏一門弟子裏,承其師缽者無,不務正業的偏才倒有一對,這令寧師父很是煩惱。

寧師父煩惱的時候就去找廟裏的不能和尚下棋。之於於不能為什麼取名叫“不能”,慕陽與寧笏有過一番探討。寧笏認為,不能和尚是因為自幼剃度皈依,以致幾十年來不近女色最終不能人道,所以才“不能”了。慕陽卻有不同的看法,她從不能的長相以及周圍的地理環境結合推理,覺得這也計跟隔壁山上那所尼姑庵有關。“這說明不能的師父很有先見知明,兩寺相隔甚近,為免佛堂不清靜,隻好給徒弟掛個牌子叫‘不能’,以免引來不必要的騷擾。”

不論如何,兩個人的結論都表示對不能某方麵的能力深深感到懷疑。

這樣的論調雖然看上去有些陰暗,但他們背地裏腹誹卻是有原因的。寧師父本身葷素不忌,慕陽剛上山時,什麼蹄膀肘子豬頭肉,沒見他少吃。但自從不能和尚原先所在的寺廟被大水衝垮了,轉而搬到了白眉山上之後,寧師父時常與他在一處,久而久之居然也忌起葷來。他不但自己不吃,可恨的是還不許寧笏和慕陽吃,這便使慕陽他們對不能產生了難以言說的意見。趁寧師父出門之便,慕陽便抱了柴火,燒了油鍋,讓寧笏把藏在樹上的兩隻野兔宰了,放了茴香八角桂皮黃酒,三瓢水下去,兩個人守在灶台後流著口水燉將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