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聯要表現詩人毫不掩飾地表明自己還要來做客的心情,這更加襯托出詩人與朋友真摯的情誼。朗誦時,"待到重陽日"一句可以明顯在氣息和聲音上收一些,而最後一句"還來就菊花"可以再放出來,兩相對比,變化更加豐富,色彩也更加濃重。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朗誦解讀]
這是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詩,曾被人譽為"有唐五律之冠"①。
①方回:《瀛奎律髓》卷一。轉引自王洪主編:《古代詩歌鑒賞辭典》,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年8月版,第202頁。這首詩構思巧妙。前四句雖是寫景,但景中含情,通過對洞庭湖雄偉壯闊景象的描繪,巧妙地歌頌了盛世的繁榮。後四句是抒情,但含蓄蘊藉,巧妙地表達了詩人出仕無門、不甘隱居的心情,並希望丞相張九齡能夠推薦援引,以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朗誦時,前四句要注意對景象的描繪,要特別突出"平"、"涵"、"混"、"蒸"、"撼"這幾個字,當然,突出的方式可以根據內容靈活處理,或平穩地橫向延長,或縱向地拉開立起,既突出,又有變化。
後四句朗誦時,要盡可能將其雙關的語氣表現出來,尤其是尾聯兩句,語速要慢一些,"徒有"二字後麵可以稍作停頓,以引起聽眾對"羨魚情"雙關意義的注意與理解。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朗誦解讀]
全詩意境清麗,詩意脫俗。總體基調明朗,節奏明快。
朗誦時,前六句在明朗的基凋下注意細膩的描繪。"明月"二字和"清泉"二字歸音要飽滿,"照"字按去聲的調型順勢縱向延長,"流"字按陽平的調型順勢橫向延長,這樣處理既有形象感,又有動作感,能達到令人目之能及的效果。
尾聯兩句的處理與前六句有所不同,要有悠然自得的情緒和輕巧自然的語氣。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侯騎,都護在燕然。
[朗誦解讀]
這是王維邊塞詩的代表作。當時,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大勝吐蕃,王維奉使出塞喧慰,將一路見聞感受寫入此詩。
全詩除了頸聯兩句直接寫景以外,其他幾句都以敘述為主。因此在朗誦時,頸聯要注意渲染之濃重,"大"、"直"、"長"、"圓"四個字配合語勢變化而或加大吐字力度,拉長歸音的長度,或用虛實結合的聲音渲染,以突出其形象。其餘幾句要努力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清楚,語流平穩,語速不能太快。
望嶽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朗誦解讀]
此詩緊扣一個"望"字,以簡練的筆調和高度的概括,寫出了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並抒發了詩人自身的壯闊胸懷。
因為氣勢雄渾,所以就對全詩的朗誦設計提出了挑戰,否則,字字用力,句句高亢會使詩歌因缺乏變化而單調,並因此而損傷了朗誦藝術的魅力。
首聯可以平穩誦出,氣息充沛,但聲音要適當收一些。
頷聯"造化鍾神秀"一句用實聲表達,音量可以適當放開些;"陰陽割昏曉"一句加入一些虛聲成分,音量再收回一些。
頸聯"蕩胸生層雲"一句承接上一句的語勢和用聲狀態,依然用有虛聲成分的聲音,但要渲染出氣勢來;"決眥人歸鳥"一句聲音漸實,畫麵具體。
尾聯是全詩的重點,氣息最足,力度最強。尤其是"會當淩絕頂"一句,采取波峰類的語勢,"淩"字隨陽平調型拔地而起,音域提至最高。"一覽眾山小"一句適當加入一些虛聲成分,給人以雄渾大氣之感,同時心中要充滿堅定的信念。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朗誦解讀]
此詩寫於安史之亂期間,反映了淪陷區的景象和詩人的所思所感。
首、頷、頸、尾四聯所反映的景別和情感是大小相間的,朗誦時可以據此進行設計。
首聯兩句寫了長安城破敗的景象:山河雖在,草木雖深,但國家被掠,物是人非,充滿了無盡的淒涼。朗誦時咬字要有一定的力度,但音量不必大,可以適當地加入虛聲成分。
頷聯兩句用擬人的手法,以"花濺淚"和"鳥驚心"來襯托詩人傷感的程度。視角較小,重點強調"花濺淚"和"鳥驚心"這幾個字,但各句語勢不同,前句采取波峰類的語勢,後句采取波穀類的語勢,"花"和"鳥"高低相間又互相映襯,在對比中有著更加強烈的感情色彩。
頸聯兩句自身就有著大小視角的對比,前句要朗誦出戰火綿延之長,可采取波峰類的語勢,"三"字處在最高點;後句朗誦出家書之珍貴,可采取波穀類的語勢,"抵"字處在最低點,而"萬"字要將音高提起,並加大音量。
尾聯兩句視角更小,通過詩人自己的形象變化反映了戰亂給人們造成的痛苦。"搔"字要適當加大音量,"渾"字按陽平調型將時值拉開,以此加大尾聯的分量。
月夜
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