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黃鶴(1 / 2)

今日晴空萬裏,天朗氣清。

張子明一行人已經從正一啟程,一路北上,現如今眾人正在武昌落腳,離大典還有許多日。掌教真人覺得無需太過於趕路,也就走走停停,順道欣賞這山河大川。來人包括掌教真人,紫霞真人何皓月,妙通真人李元華,二代弟子連上張,秦兩人,縹緲峰首徒申楚,連雲峰郝大佑,連上小靜的秦芳,一共八人。

張子明看天光正好,沒有去叫被紫霞大師一早就督促練劍的秦家姐妹。一個人漫步在江灘之上。放眼遍去,煙波浩蕩,江流急湍。遠處蛇山之上,黃鶴樓琉璃瓦片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一時來了興致,信步上前,也欲效仿古人,領江賦詩。

衝決巴山群峰,接納瀟湘雲水。龜蛇兩山相夾,江上舟楫如織。當真美不勝收。

張子明站在閣樓頂層,不由想起唐人崔顥的詩句,脫口而出: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然後搖頭苦笑,低聲說道:“此詩一氣灌注,渾然天成。怪不得青蓮都說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謫仙尚且如此,我胸腹中那點墨,還是不要丟人的好。”

哪知道這時他身後有人鼓掌起來,一豪邁聲音傳道:“好一個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說的好。”

張子明扭過頭來,入目的是一個七尺大漢,身上僧袍布褲,頭上青青嚓嚓。似個和尚,又不甚吻合。當然,來人稱讚,青年還是回以微笑。說道:“這位,呃,大師,此詩不是我所寫,說罷指指樓前的石碑。我也是拜讀他人之作罷了。”

那漢子麵容微窘,隨之哈哈大笑:“是我錯了,哈哈,我也是初來此地,沒想到鬧個笑話,倒是讓這位兄台見笑了。不過”他摸摸自己毛發精短的頭頂,“我在樓下就聽到兄台吟詩,氣度不凡,當時一個雅人,若兄台也隨性作詩一首,某料想也不會比這首差了。”

張子明下山,未著道裝,而是一身青藍色長袍,一跳紫色絲帶將長發隨意挽起,活脫脫一個世家公子哥,被稱作兄台也屬正常。此時聽來人一番言語,也知道他定是少讀詩書,幾句差強人意的解釋道也好笑有趣,當下會心一笑,說:“大師謬讚,子明慚愧。”

那人又是開懷,擺擺手,說:“不說這了,某對此也不甚了解,兄台也別大師大師的叫了,某雖也出過家,不過時年不好,我那寺院早就遣散了眾人,現在也算是還俗了。某姓朱,名興宗,濠州人士。不知兄台高姓大名。”

張子明挽手道:“張醒,張子明”

那朱興宗一笑,說道:“子明兄弟,今天如此良辰美景,有能認識你這樣的俊傑人物,真乃人生一大快事,怎能不飲酒相慶?”然後搭著張子明的肩膀,“聽說那洛迦白雲樓,枝江大曲味道甚是獨特,你我和不去品嚐一番。”

張子明與之認識不到一炷香,卻因對方性格爽快,頓時大有親近之感。幼時讀書,就知曆來灑脫之士,都難離美酒,入門以來,甚少下山,更不用說喝這些葷腥了,師父隨不在,掌教對自己看管卻是很嚴。此次朱興宗一說,難免見獵心喜。當下也是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