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記者的責任(1 / 1)

(序)

在武威市委機關報——《武威日報》即將迎來20華誕的時候,該報記者張勇同誌的文集——《時代潮》結集出版了。這既是作者在本報從事新聞工作20年心血的結晶,又是獻給《武威日報》20周年的一份厚禮。

當今時代,新聞事業對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行為和生活方式。新聞工作者如何抓住曆史機遇,緊跟時代步伐,采寫真實反映人民群眾與時俱進、開拓創業的精神風貌,真實報道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偉大實踐的好作品,這是曆史賦予的責任和使命。

張勇同誌於1985年《武威報》剛剛創刊時就成了該報的一名編輯、記者。伴隨著《武威報》的一次次改版、擴版到改為《武威日報》,他在這塊園地裏不斷地辛勤耕耘著。20年來,他除當好一名編輯外,還深入工廠、學校、農村等各條戰線,在沸騰的社會生活中汲取了充足的營養,把握感受社會的脈博,以一名新聞記者的責任和敏感,采寫了一篇篇真實感人的新聞作品,涉及社會的各個方麵、各條戰線。正因為他的不懈努力,數十篇各種體裁的新聞作品及其新聞論文在全國、全省及全市獲獎,1990年被團省委評為全省優秀青年記者。

這本集子是作者從事新聞工作多年的心血,是勤奮與執著的結晶。多年的記者生活,培植了作者敏銳的社會洞察力和感悟能力,能及時捕捉現實生活中的“亮點”、“看點”,並能身體力行地為兩個文明建設增磚加瓦,體現了作者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事業心。在他采寫的《泛彩的浪潮》、《“金羊”乘雲追“天馬”》、《璀璨的明珠》、《紅軍走過的地方紀行》、《保綠洲才能保家園》、《莊稼漢托起的輝煌》、《八步沙精神永存》等通訊、報告文學及其新聞評論中,熱情謳歌了武威市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中湧現出來的一個個先進事跡和動人故事,頌揚了武威各項事業的蓬勃發展,描繪出了一幅幅多彩的畫卷。對於一些社會現象,鮮明地提出了自己的立場、觀點,足見一名記者在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弘揚主旋律方麵所做出的努力。同時從一些新聞作品的深度和質量看,他具有很強的敬業精神,勤於思考,善於提煉,每一篇稿件都有一種清晰的思想表達。一些散文作品,從字裏行間都反映出作者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的情感,充分反映出作者的向往和追求。而從他的新聞論文中透視出作者對新聞事業有一種不斷探索、勇於追求的精神。有這種敬業和執著的奮鬥精神,是難能可貴的。

新聞是曆史的記錄,也是時代的號角。《時代潮》中的大量新聞報道,從不同側麵記錄了武威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及其城鄉麵貌的巨變,給人以鼓舞,是作者熱戀故土、鍾愛新聞事業的生動體現,是他真誠投入的最好回報。作為黨報的新聞工作者,應該義不容辭地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堅持新聞的黨性原則和真實性原則,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這樣才能不負眾望,更好地完成一名新聞工作者的使命。

《時代潮》中的一些稿件在深度和力度上還存在不足之處,還需要作者不斷地學習和努力。但《時代潮》的出版發行,對作者而言又是一個新的起點,在今後的新聞宣傳中,作者將會努力采寫出一篇篇內容更為深刻、更為生動的新聞作品。

中共武成市委常委、宣傳部長

2004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