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70後·印象詩係》編輯說明(1 / 1)

臧棣

當代詩歌的進程中,70後詩人的出場,隨之而來的迅猛崛起,確乎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料,不僅詩歌讀者感到意外,而且詩歌界內部也感到意外。對有些詩人來講,由於70後詩人的登台,原先似乎清晰可辨的當代詩歌發展的脈絡變得模糊起來,甚至變得無從把握。原來設想的從始於1970年代的地下詩,延伸到朦朧詩,再轉換到第三代詩歌,並進而擴展到後朦朧詩的這一當代詩歌的譜係,本來就在上世紀90年代的詩歌中遭遇了離析,但在詩歌史的評述上似乎還有折中的辦法。而70後詩人的星火燎原,則徹底撚滅了人們對修複原先的當代詩歌譜係的動機和可能。

70後詩人對當代詩歌譜係的震撼真的會如此強烈嗎?很多人會對此持懷疑態度。就在幾年前,在很多評論者的眼中,70後詩人還被看成是當代詩歌日趨墮落和輕浮的一個標誌。他們的詩歌和立場被強行按在市場和物質的道德背景裏經受靈魂的拷問。沒有曆史感,缺少人文抱負,缺少精神關懷,沉迷色情意象,流於日常的瑣屑,口語化甚至口水化等等。這些圍繞著70後詩人的指責和抱怨,與其說是對70後詩人的寫作水準的不滿,不如說是借著不滿來巧妙地鞏固著一種陳舊的詩歌史的觀念。

問題不在於70後詩人寫得有多出色,雖然他們中有許多人越寫越好,早已走出了前幾代詩人的陰影。問題也不在於70後詩人是否找到了有別於前幾代詩人的詩歌領域,雖然他們的詩歌疆域將會寬廣得令當代詩歌史吃驚。我覺得,70後詩人對當代中國詩歌的真正的意義在於他們的出場和崛起,不僅徹底改變了人們對當代詩歌走向的預設,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當代詩歌的可能性。與朦朧詩人和上世紀60年代出生的詩人相比,70後詩人所受的教育最完整,幾乎沒受到政治運動的擾亂。更重要的是,他們的詩歌能力都是在中國社會的轉型期裏發展起來的。這使得他們的視野,他們的想象力,他們的詩歌感官與前幾代詩人存在著根本的不同。這種差異,一直到現在都被詩歌界忽略著,甚至被70後詩人自己忽略著。

70後詩人在改變當代詩歌的麵貌的同時,也引發了很多關於當代詩歌的新的問題。他們的寫作會讓我們重新反思當代詩歌的起點問題,也會促使我們考量不同的詩歌路徑的問題。此外,對當代詩歌的代際關係,他們的寫作提供了新的不同以往的挑戰。他們對當代社會的物質性的回應遠遠超出了前幾代詩人,其中有曲折,有小打小鬧,但也不乏新穎大膽和卓有建樹的探索。我以為更重要的是,他們通過一代人的創作展示了當代詩歌的新的能量和自信。

這套詩係,或許能讓人們從更多的側麵了解70後詩人是如何出牌的。

照亮世紀人類蒙昧心靈,詩歌的燭火

仍在夜空燃燒,召喚它藍光的純粹

一如存在,如是存在

隻為那些具有嚴肅

及神聖心靈結構的少部分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