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歐洲十八世紀文學(3)(3 / 3)

此外,他還對悲劇進行了改革,用古希臘、羅馬和《聖經》的題材以及簡練有力的語言寫出了富有思想性的劇本,對19世紀意大利民族複興運動起了推進作用。但意大利18世紀的主要文學成就是哥爾多尼的喜劇。

卡爾洛·哥爾多尼(1707~1793)出生於資產階級家庭,以律師為業,30年代即開始創作劇本。1748年放棄律師業務,成為劇團的編劇家。他一生寫了267個劇本,其中有150多個喜劇。當時舞台上流行意大利的獨特劇種——即興喜劇,這種喜劇沒有固定台詞,由演員臨時想出對話和獨白。

劇中滑稽人物戴著假麵具,因而又名假麵喜劇。它原來具有社會諷刺性質,但是到了18世紀卻變得庸俗鄙陋,缺乏思想內容。哥爾多尼作為啟蒙的編劇家,要求戲劇對觀眾起教育作用,為此必須改革即興喜劇,使之成為有固定台詞的現實主義喜劇。

為了尋找新型喜劇的方向,他研究了本國和外國的經驗。他青年時受過馬基雅維裏的喜劇《曼陀羅花》的啟發,但對他影響最大的是莫裏哀和英國18世紀的劇作家。他在《喜劇劇院》(1750)這一劇本裏闡明了自己的喜劇觀點。他要求喜劇忠實地反映生活,反對三一律和盲目崇拜亞裏士多德,提倡性格喜劇,強調正麵性格和反麵性格的鮮明對比,使喜劇能起更大的教育作用。

哥爾多尼在喜劇改革和創作中貫徹了這些觀點。他對當時的即興喜劇進行了合理而且可行的改革,他的劇本還保留了一些傳統的假麵人物,但他們不再是定型的,而是具有現實內容的形象。哥爾多尼稱自己的喜劇為性格喜劇,劇中人物性格的確是鮮明生動的。劇情多方麵地反映了社會生活,因而又是風俗喜劇。其中社會背景雖然主要是威尼斯,卻具有更廣泛的社會意義。

他把諷刺揭露的鋒芒指向貴族階級。《封建主》(1752)一劇描寫腐化墮落的侯爵引誘農家婦女,遭到毆打,農民聯合起來,決定同貴族作鬥爭。但劇本最後讓一個農家女子和侯爵結婚,造成階級調和的結局。

在《女店主》(1753)中,作者通過侯爵和伯爵的形象,諷刺了沒落貴族和購買貴族爵位的暴發的資產者。女主人公在耍弄了這兩個顯貴人物之後和一個仆人結了婚。許多生動的生活場麵、民主的思想內容和女主人公動人的形象,使這個劇本成為一部傑作。

哥爾多尼也揭露批判了資產階級的惡習和缺點。《老頑固們》(1760)一劇以老一代和新一代人之間的矛盾為主題,反映了18世紀威尼斯社會的危機。

劇情是在典型的威尼斯商業資產階級環境中展開的。一個商人的女兒想在結婚前和素不相識的未婚夫見一麵,這違反了當時威尼斯的習俗。一位聰明熱情的太太幫助她,使她如願以償。兩家的父親都是頑固的家庭暴君,因為這件事解除了他倆的婚約。那位太太仗義執言,終於成全了這一對青年男女。

劇本在描繪威尼斯的生活特色和刻畫各個頑固人物性格的細微差別上,都較為成功。

在哥爾多尼反映勞動人民生活的劇本中,最出色的是《喬嘉人的爭吵》(1762),它描寫漁民爭吵打架的場麵,一位年輕律師使大家言歸於好,並幫助他們辦理了幾件婚事。

劇本是由一係列鮮明生動的現實生活場景組成的,通過爭吵的形式卻描繪出勞動人民的一些優良品德,同時也流露了作者對人民的同情。

哥爾多尼的喜劇改革引起以哥齊為首的反啟蒙的批評家的猛烈攻擊,他不得不於1762年離開祖國,僑居巴黎一直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