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溫故一九四二(1 / 1)

一九四二

看完《一九四二》感觸良多,最深刻的還是銘記一段被我們“遺忘”的曆史,和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對人性更深的思考。

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幾升小米換一個人是多麼荒誕離奇的事情。但是真正麵對一個兵荒馬亂生死存亡的時代,單單大道理說什麼“人性”,就顯得那麼的蒼白無力。

中國有句古話“好死不如賴活著。”麵對生死的時候,我們沒有尊嚴可談,因為我們可以為了能夠活到下一秒拿失去親人來換取食物,我們可以為了活到下一秒吃平時畜生都不吃的木屑,我們可以為了能夠活到下一秒吃掉死去同伴的屍體………我們可以為了能夠活到下一秒拿敵人的炮火攻擊同胞就顯得是那麼的“合情合理”。

麵對大義淩然的民族英雄,我們都十分的引以為傲。那種為了國家寧死不屈,視死如歸的英雄氣節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但回頭想想,這樣的人和我們龐大的人口相比又占多少比例呢?答案是肯定的,寥寥無幾。

如果國民都像民族英雄一樣的情懷,我相信中國沒有民族英雄。因為小日本根本無法踏入中國半步。不僅僅小日本無法踏入中國半步,其他國家也都無法踏入中國半步。所以我們根本沒有機會製造民族英雄。

當然,那隻是如果。現實的曆史告訴我們,人在饑寒交迫的時候,往往什麼事情都是可以做的出來的。而且會大大的超乎我們的想象。這不能怪任何人,因為他們作出的一切都是一個人性到達一定程度本能做出的反應。

歸根結底就是我們的國家,當時沒有把他們像民族英雄那樣教育好。說明白一點這不是人民的問題……誰能告訴我,一個沒有經過任何教育的孩子,受到了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威脅,他是會成為民族英雄那樣視死如歸,還是選擇了露出本性為了活到下一秒?答案是肯定的,因為他這個時候根本就沒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就更別談什麼民族大義了。

當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沒有自己的信仰,就像一盤沙子一樣,任海風吹散,任海浪衝走。顯然曆史已經告訴我們這個真理。

但如果我們國家,我們的民族,有自己的信仰,我們將會像萬裏長城一樣堅固。風吹到我們就會繞道而行,雨淋到我們就會按照我們定的水渠而行。

我們的國家是不如有些國家,我們的國民素質是有待提高………如果你的人性很暴露,請原諒我以祖國的名義想您道歉,“對不起!沒能好好教育你是我最大的傷痛。”

我希望大家都能看到一個複興的中華民族,一個崛起的新的中國。雖然他還不是世界上最優秀的,但我相信他是世界上最努力,發展最迅速的。

不要總是看結果而忽視了在路上努力奔跑的祖國,在路上的往往比在終點優哉遊哉的人更對這個世界適合。

《一九四二》不僅僅讓我們重拾了一段可能將被我們遺忘的舊時光,更多的是對民族、國家的理解,和對他們無私忠誠的熱愛。

2015年9月16日於潿洲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