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關於修道界那些事(1 / 2)

雲宇界,一個和人界平行的時空界麵。空間存在著平行相交,通常意義上的坐標是代表一個地理位置,如若把三維體係的坐標加上時間,那麼就構成了時空。當然,這樣的界麵不止雲宇界一處。

雲宇界存在的時間往前追溯的話是無從考證的,就像人界的神話傳說一般,可能比盤古開天,女媧造人那個神話年代還要久遠得多。無人知道是雲宇界先有生靈,還是人界先有生靈,還是一開始兩者都有。雲宇界古書沒有記載,人界曆史上也沒有記載。和人界最大的不同是雲宇界的空間介質,雲宇界的空間存在一種人界從未有過的物質,這種物質夾雜在空氣之中,無處不在,雲宇界的修道者將其稱為靈氣。

對於不同的界麵,靈氣的稱呼不盡相同。之前提到,像雲宇界這樣特殊的界麵,不止一處,已知的還有魔界、妖界和神界三處界麵,這些界麵對靈氣的稱呼都有各自的習慣,但是,後來考證,這種物質是相同的。

雲宇界的人為何能修道,古書上有記載:在遠古時代,人類先祖就已經能運用靈氣來從事農業活動,但是始終沒有一個有序的體係,直到人界傳入大批的靈文秘笈,經書古卷,雲宇界的人才開始有了正統的修煉。雲宇界最早出現的經書被大家一致認同的是《易經》,這本在人界被奉為儒家經典古書,為十三經之首。與道家經典《老子》、《莊子》並稱“三玄”,當年伏羲畫卦象,文王撰爻辭,孔子作“十翼”,可見這本天書的神奇。這本上古經卷在人界是一本哲學著作,其以八卦推萬象,變化陰陽,囊括萬物,包羅天地,盡述天、地、人三道。

然而當這本經卷傳入雲宇界的時候,就開始發生了質的變化,人們將其奉為雲宇界第一心法,遵照其經卷的內容修煉己身,與天地合起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凶吉,悟天地大道。從此,雲宇界有了係統的修煉體係,不再隻將靈氣運用在生產勞作之上,而是將其發揮在修煉己身,練氣悟道之上。然而,並非所有人均能運用靈氣,所以修道始終不是人人都能進行。人們開始瘋狂地搜刮人界的經卷古書,隨後的《道德經》、《南華真經》、《衝虛至德真經》等等數不甚數的經書被傳入雲宇界,人們以不同的方式修煉悟道,與天地同行,與萬物同存。

然而,人性始終是貪婪無比,就算得到如此天地真經也無法成為真正的聖人,隨著修道者實力的提升,戰爭開始漸漸爆發,越來越多的修道者開始不再滿足於保衛家園不受雲宇界的洪荒猛獸侵犯,而是開始進行種族的戰爭,領土資源的爭奪,在越來越多的修道者眼中,萬物為芻狗,普通人的命如草芥、如蜉蝣。戰爭持續的爆發,與人界奇跡般的相似,不同而是戰爭的規模更大,傷亡更多。

就這樣持續著,那時的雲宇界隨便一場戰爭都是驚天動地,血流漂杵,普通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淪為修道者的戰爭犧牲品。後來,有人意外的打破了空間界麵,進入了另一個世界,才發現原來擁有和雲宇界一樣性質的界麵原來不止一處,也就是後來的魔界、妖界、神界。其他界麵同樣也是處在戰火紛亂的年代,隨後不同界麵開始了大規模戰爭,死傷無數,均元氣大傷。這時,各界麵的大能站出來休戰,協商了許多條例,各自退居自己的界麵,不得再進行這種鬼神共泣的界麵戰爭,戰火終於被熄滅。

隨著那次界麵之戰的落幕,修道者們開始慢慢明白一個問題,如果沒有人出來領導大家,那麼戰爭將永無休止。這才有了後來的雲宇境,也就是雲宇界的界中界,大家推選境主,任命境王、城主等管理者,開始以城池為單位進行管轄,這樣的局麵一直持續到現在,大家開始安居樂業,各自建立自己的城池,構成了如今的雲宇界。

由於雲宇界和人界華夏國的血脈共存的關係,也就成了華夏國的守護界,神界成了人界西方國家的守護界,而魔界和妖界就遊離在外。就這樣,形成了四方勢力,各自牽製。由於人界十分特殊的界麵性質,其他四個界麵的修道者在此界麵均會受到大幅度的壓製,冥冥之中有一種無可抗拒的天道之力壓製著修道者無法在人界胡作非為,宇宙萬物,均為眾妙之門,玄之又玄。

不過,由於四個特殊界麵孕育出特殊的天靈異寶,修道者們發現,如果將靈氣存儲在混沌玉之中,那麼在人界依舊可以使用修道之力,但是,效果卻依舊不及在修道界麵的千萬分之一,這種天道之力的壓製,讓人望而興歎,不可逾越。然而,混沌玉這種可遇而不可求的異寶,不是人人都能垂涎,所以,久而久之,人界就成了所有修道界的噩夢之地。道理很簡單,如果一個人擁有了飛行的特殊能力,結果某一天發現自己忽然不能施展了,那是很痛苦的。這是同一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