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的寶寶往往脾氣急躁,尤其是想要的東西不能馬上得到時就會發火。要讓寶寶學會等待。例如,媽媽正在做飯,但是寶寶早已饑腸轆轆,這時千萬不要給他吃零食,否則吃飯時就沒有胃口了。應當請他來當“助手”,看看桌子擺好沒有,幫助清洗盛菜的盤子等。他一麵忙碌著,一麵耐心等待,直到開飯時自然胃口很好,也能自己將飯菜吃完。
有時,寶寶看見別的小朋友手裏有個好玩具,很想玩一下,但人家又不放手。這時媽媽應當想辦法轉移寶寶的注意力,讓寶寶去注意其它好玩的東西,如去逛逛商店,看看有什麼好吃的。如果寶寶仍然想念那件玩具,要讓他學會等待,告訴他要遇到機會才能買得到相同的玩具。
在兒童遊樂園中,如上滑梯,坐碰碰車,坐飛機等都要經過排隊或者買票才可以玩,有時人很多,要排隊才能輪到。要教導孩子耐心等待,才可以享受玩的快樂。等待在生活中是免不了的,要從兩歲能聽懂解釋的時候起,經常找機會讓孩子學習忍耐,這是性格培養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讓寶寶猜謎
教寶寶識字
讀益智童話
培養寶寶的動手能力
做植物玩具
用土豆、金橘、芋艿、蠶豆、蘿卜、墨魚骨、黃豆、菜皮、扁豆等可以做成許多精製的玩具。請看圖畫,學著做做,有的動物的四肢和刺可用牙簽和火柴梗做成。寶寶如果經常動手製作玩具,一定會變得聰明能幹的。
畫圓圈
方法:用一張大紙放在桌上,讓寶寶右手握蠟筆,左手扶紙在紙上塗鴨。家長示範在紙上畫圈.握住寶寶的手在紙上作環形運動,寶寶就開始畫出螺旋形的曲線。經過多次練習,浙漸學會讓曲線封口,就成了圓形。
目的:學習畫圖,畫圓圈是第一步。
畫交叉線
家長先畫一個十字交叉線,然後讓寶寶畫。如果寶寶畫“十”字不費力,則逐漸教畫多條線交叉。不強調線是否能畫直。
讓寶寶學會自理
穿珠比賽
方法:用尼龍繩或紙繩穿木珠。選擇大個的木珠,直徑在2cm以上,防止寶寶吞下。珠孔口徑為5ml,以便於穿入。也可以將粗的塑料導管剪成2cm左右的小段,讓寶寶學習穿入,廢的算盤珠也可以利用。家長先示範用繩子從洞穿入,從洞171的另一側將繩子提起,將繩子完全穿人珠子內,防止繩頭撣擊。等寶寶熟練後,可讓孩子同家長比賽讓他贏幾個回合,看看1分鍾內寶寶能穿上幾個。
目的:學習精確的手眼協調,鍛煉雙手配合動作。
培養寶寶的創造能力
粘土、折紙等遊戲可培養寶寶的創造能力
給幼兒的玩具最好避免成品,而應給外表看起來美觀的,而且摸起來也好玩的玩具。
那麼,要達到這些目的,什麼玩具最合適呢?
在歐洲大陸,根據前麵提過的蒙特索黎理論而開發的光滑容器,瓶蓋等超新奇玩具已十分流行,但在亞洲各國,這類玩具尚未十分普遍。
但我們亦不必亦步亦趨,隻要環顧一下四周,便可發現,與其尋求上述新產品,不如重新認識傳統玩具的價值來得重要。而粘土、折紙、剪貼便是其中的一例。
這些玩具的共同點,就是他們既無具體形態,也沒有實際意義,隻是一些原始的材料,但隻要動動腦筋,運用精巧的手藝,便可將他們變成各種各樣變化多端的形狀。這便是腦力正在快速增強中的幼兒,能夠捏造出超越他們成長階段與比例的出色玩具的原因。
例如,給周歲以前的幼兒粘土或折紙,就他們的年齡和智力而言,他們當然隻是在玩著而已,不會想到要做成什麼。但在玩這些玩具的過程中,有意無意地發現被摸弄著的沾土或折紙變了形.這些呈現在幼兒麵前的與原物迥然不同的東西,會給幼兒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這對幼兒來講,既是新鮮的驚奇,又是很可貴的經驗。
剛剛開始時,他們對粘土或紙張會如此地變化感到有趣。不管摸到的是粘土還是紙張,手的觸感本身就會令幼兒產生興趣和快感。這將引導他們主動地反複進行“作業”,然後再逐漸憑直覺去了解手指動作和粘土或紙張變形這件事之間的相互聯係。
這些自占以來久盛不衰的兒童玩具,具有高度彈性,可從極簡單的形狀變成任何複雜的小玩意,以滿足幼兒的任何要求。隨著實踐經驗的積累,幼兒的手藝與智力也漸漸地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
一個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玩粘土的孩子,跟稍大後才玩粘土的孩子相比,其粘土作品在每個年齡階段有著明顯的程度差別。
這種差別不單單是熟練與否,或對粘土手藝的好惡造成的,而是由玩粘土、折紙而發展出來的幼兒頭腦程度上的差別以及創造能力的不同的真實表現。同時,這些傳統玩意,也能使幼兒手指更加靈巧,以及培養孩子表達事物的能力。
寶寶是個郵遞員
“寄信”遊戲
方法:用l0張紙份別寫上l和2當作“信”。另用兩個大紙口袋在表麵定上l和2放在房間的兩個角落。爸爸和媽媽各站在兩個大紙口袋旁邊檢查信件。寶寶當郵遞員,拿著10封信分別投放到相應數字的紙口袋信箱內,看寶寶能否辨認1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