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唐代大詩人李白,生性豪放,酷愛飲酒,人皆贈一外號“酒中仙”。

一天,李白正在飲酒吟詩,突然聖上召他進宮。他趕到金殿,才知道是東方的一個鄰國派使臣送來一份戰表,上書“天心取米”四個大字,意思是說鄰國的天皇要中國向他朝貢。使臣說:“如果唐朝有人能就這四個字做出答複,便井水不犯河水;如果唐朝沒有這樣的能人,就得向天皇年年納貢,歲歲稱臣,否則,兵戎相見。”因為滿朝文武無人知道該如何回答這個使臣,所以唐明皇才召他進宮。

李白深恨鄰國狂妄,略一思索,便提筆在戰表上“天心取米”四個字上各添了一二筆,答複了使臣。

使臣看了,說道:“貴國竟有這樣的能人,我國真是有眼不識泰山了。”

你知道,李白是怎樣智對鄰國使臣的嗎?

謎底:李白在“無心取米”四個字上各添了一二筆,使之變為“未必敢來”,表示唐朝已做好準備,不怕外邦進犯,有力地回擊了鄰國的挑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