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本書選取了世界經典散文,如蒙田的《熱愛生命》、川端康成的《我的伊豆》、《花未眠》,紀伯倫的《笑與淚》、高爾基的《鷹之歌》、加繆的《西西弗斯的神話》等,這些都是文學史以及思想哲學史上的經典名作。這些散文是大文學家、大思想家們哲理玄思的精華所在,是他們思想足跡的重要體現。每篇散文之後有鑒賞,幫助讀者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
厄尼斯特·海明威(1899-1961年),美國著名作家,曾於195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他那簡約有力的文體和多種現代派手法的出色運用,在美國文學史曾引起過一場“文學革命”,許多歐美作家都明顯受到了他的影響。海明威的代表作有中篇小說《老人與海》,以及長篇小說《太陽照樣升起》、《永別了,武器》、《喪鍾為誰而鳴》等。
真實的高貴
風平浪靜的大海上,每個人都是領航員。
但是,隻有陽光而無陰影,隻有歡樂而無痛苦,那就不是人生。以最幸福的人的人生為例——它是一團糾纏在一起的麻線。喪親之痛和幸福祝願彼此相接,使我們一會兒傷心,一會兒高興,甚至死亡本身也會使生命更加可親。在人生的清醒時刻,在哀痛和傷心的陰影之下,人們與真實的自我最接近。
在人生或者職業的各種事務中,性格的作用比智力大得多,頭腦的作用不如心情,天資不如由判斷力所節製著的自製、耐心和規律。
我始終相信,內心生活得更嚴肅的人,也會在外表上生活得更樸素。在一個奢華浪費的年代,我希望能向世界表明,人類真正需要的東西是非常之微少的。
悔恨自己的錯誤,而且力求不再重蹈覆轍,這才是真正的悔悟。優於別人,並不高貴,真正的高貴應該是優於過去的自己。
名篇鑒賞
對於一個人來說,最真實的高貴是什麼?在《真實的高貴》這篇富含哲思的散文中,文學大師海明威以雋永的語言為我們做了詮釋。
在作者看來,人的生活不可能永遠都是風平浪靜的,而是交織著歡樂與痛苦,他甚至覺得:“在人生的清醒時刻,在哀痛和傷心的陰影之下,人們與真實的自我最接近。”這是作者在閱盡人世悲歡之後,對人生的一種頓悟。
談到人類的需要,作者清晰地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和態度:一個“內心生活更嚴肅的人,也會在外表上生活得更樸素”,而在一個“奢華浪費的年代”,實際上,“人類真正需要的東西是非常之微少的”。這樣的話語富含哲理、雋永深刻,猶如一把鋒利的寶劍,直刺人類的“虛榮”和“貪婪”。
既然幸福和歡樂非人生之目的,而奢靡與浮華也非人類之所需,那麼人應該追求什麼呢?作者在文章的最後寫道:“悔恨自己的錯誤,而且力求不再重蹈覆轍,這才是真正的悔悟。優於別人,並不高貴,真正的高貴應該是優於過去的自己。”卒章顯誌,將本文所要論述的主旨清晰地呈現在了讀者麵前:超越自我,優於過去的自己,才是人最應該追求的東西,也是人之為人的高貴之處!
誠然,對於平凡的我們來說,努力超越過去的自己不失為人生的一種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