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要善於靈活機動地發揮(1 / 1)

隻要你能靈活機動地發揮自己的口才能力,就能順利地應付評論和挑剔的聽眾。

1、與聽眾交流感情

一般來說,並非需要什麼專門的講說術,隻要自己能發揮自如就會少出差錯。話語要簡短,多采用些例子,趣聞軼事也能有助於你與聽眾建立感情。講說時的目光一定要看著聽眾,從中尋找友好熱情的麵孔,而不要理睬那些冷漠呆板的表情。

對於職業演說者,幽默是很有用的工具。但對一般人來說,如果不是能運用得非常自如或利用幽默本身就能說明一個觀點,就不必使用。注意不要用這樣的話開頭:“在演說之前,我先告訴你們一個笑話。”這樣說對你所要講的內容不僅無益,而且會影響實際效果。

美國總統裏根在作1983年政府報告時首先介紹,美國曆史上第一次政府報告是由華盛頓總統作的,緊接著裏根又很風趣地說:“說實在的,我當時並沒有在場聽他演說。”針對許多人嘲笑說他年齡太大,他的這番話真是妙極了,既適合時機又收到好的效果。

2、不要道歉

如你發現演說出了毛病,決不要提及它,如遇聽眾態度冷淡,也不要理睬,要沉著鎮靜,要顯得輕鬆自如。如把要講的內容忘了,也不要告訴聽眾(聽眾是不會知道的,除非你告訴他們)你可重複剛才講過的內容,以便得到一個思考機會,或繼續談別的內容。即使你感到緊張怯場,也不要慌張,要知道某種程度的緊張反而有利。

3、推出高潮

你應有一個預定的演說目的,演說中始終要圍繞著此目的進行,演說不要過於冗長,最後要人們把號召付諸行動。

演說內容要精練扼要

就文體來說。演說屬於論說文體,雖然也講事實,也有描述、抒情,但那些隻是手段,議論才是總體特點和要求。它總要闡明自己的主張、見解與態度,或者申訴,或者解說,或者動員,或者鼓勵,或者闡明,總之,都是在說理。

演說又是用口語麵對麵的說理,不能像書麵語言那樣寫幾萬字乃至幾十萬字;也不能像書麵語那樣采用論證嚴密,附加成分多的長單句,分句多的長複句。因為句子太長,嚴密倒是嚴密,但是,聽眾的聽力跟不上,不容易連起來理解、掌握句子的整個意思。正由於這兩點,帶來了演講口語的另一個特點:簡短有力。

請看羅斯福1941年12月8日的一段演說,題目為《一個遺臭萬年的日子》:

“昨天對夏威夷群島的進攻,給美國海陸軍隊造成了嚴重的損害。我遺憾地告訴諸位,很多美國人喪失了生命。此外,據報,美國船隻在舊金山和火奴魯魯島之間的公海上,也遭到了魚雷的襲擊。

“昨天,日本政府已發動了對馬來西亞的進攻。

“昨夜,日本軍隊進攻了香港。

“昨夜,日本軍隊進攻了菲律賓群島。

“昨夜,日本人進攻了威克島。

“今晨,日本人進攻了中途島。”

在這篇著名的演講中,羅斯福列舉了大量的事實,充分說明了日本的侵略是蓄謀已久的行為,有力地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卑鄙無恥和野心勃勃的醜惡嘴臉。

簡短有力的特點,不僅是指語句簡短有力(這當然是很重要的),而且也指篇幅短小精悍。請看鬱達夫的一次演講:

“本人今天要講的是文藝創作的基本概念,就是這三字要訣:快——就是痛快,寫得快;短——就是精簡與扼要;命——就是不離題,詞達意。說話和作文都是一樣的,如我現在所說的就是這個原則。

“不說得天花亂墜,離題太遠,或者像纏腳布那樣又臭又長。完了!”

鬱達夫的這篇演說詞,全文不足100字,真是“超短”的,但內容豐富,信息量大,組織嚴密,語言痛快淋漓,真不愧為大作家。將近100字抵得上幾千字!著名的演說,如恩格斯的《在燕妮-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林肯的《葛底斯堡的演說》,聞一多的《最後一次的演講》,全文和語句都是簡短有力,而又信息量大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