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愛心課堂】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1 / 1)

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每一位家長都必須學會的一項課程。

日常工作中,許多家長向我們介紹了他們成功培養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好方法,這裏,我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具體說應遵循以下6條原則:

1.以身示範。

俗話說:“看樣學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對家長而言,任務或職業雖與孩子不同,孩子可能不能夠理解,但應告訴孩子:“我”是怎樣對待學習、對待工作、對待事業、對待家庭,等等。

2.“行勝於言”。

“行”就是“做”,“言”就是“說”;與其說那麼多不如行動。因為一切的學習,不論是肌肉的、神經的,還是感覺的、思維的,都要靠“做”來完成。所以,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先“做”、“自己做”。切記:凡是孩子能夠自己做的,你應該讓他們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最危險的是兒童沒有“做”的機會。凡事做父母和教師的,切不可一手包辦或橫加幹涉,應從旁觀察,相機指導。直接經驗,自己去“做”,是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的唯一門徑。

3.持之以恒地去“做”(既指孩子的“做”,更指家長的“管教”)。

持之以恒地去“做”,是養成良好習慣的必要步驟。單是知而不行,言勝於行,單是理論而無實踐,事情不會成功。持之以恒地去“做”,習慣養成了,然後鞏固成果,循序漸進,持續發展,就能夠取得好的成效。

4.講原則,多督促,不責罵,不準有例外。

製定好孩子“做”的規則,督促其達到目標,完成任務,而不是責罵。在好習慣未形成之前,不準孩子有例外的動作。因為一個小小的例外,就可能破壞已經形成之習慣。例如,不完成家庭作業就不可以睡覺,等等。

5.積極地鼓勵孩子。

好話人人愛聽,小孩、老人、婦女,無一例外。消極地製裁或責罵是不會發生多大效果的,反而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親子關係遭到破壞,就失去教育的意義和機會。

6.帶著孩子走進自然和深入社會。

走進自然和深入社會孩子就會見多識廣,視野開闊。內心有所觸動,有利於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

最後,讓我們記住印度哲學家菩德曼所說的一句話,大家共勉:

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