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本身並無善惡之別,而是取決於使用金錢的人如何來運用它。金錢可以用來製造毒品,同樣也能用來建造醫院、教堂,故而賺取龐大數目的金錢,本身並不是罪惡。使用金錢來危害大眾或造福社會,要看握有金錢資源的人們具備何種觀念。人們熟知的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就是一個典型的實例。

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出身貧寒,在他創業初期,人們都誇他是個好青年。當黃金像貝斯比亞斯火山流出岩漿似的流進他的口袋裏時,他變得貪婪、冷酷。深受其害的賓夕法尼亞州油田地區的居民對他深惡痛絕。有的人做出他的木偶像,親手將“他”處以絞刑,或以亂針紮“死”。無數充滿憎惡和詛咒的威脅信湧進他的辦公室。連他的兄弟也十分討厭他,特意將兒子的遺骨從洛克菲勒家族的墓地遷到其他地方,他說:“在洛克菲勒支配下的土地內,我的兒子變得像個木乃伊。”

由於洛克菲勒為金錢操勞過度,身體變得極度糟糕。醫師們終於向他宣告了一個可怕的事實,以他現在身體的狀況,他隻能活到50歲,並建議他改變拚命賺錢的生活狀態。他必須在金錢、煩惱、生命三者中選擇其一。這時,離死亡不遠的洛克菲勒才開始省悟:是貪婪的魔鬼控製了他的身心。他聽從了醫師的勸告,退休回家,開始學打高爾夫球,上劇院去看喜劇,還常常跟鄰居閑聊。經過一段時間的反省,他開始考慮如何將龐大的財富捐給別人。

開始的時候,人們不願接受他的捐贈,即使是自視為寬容大度的教會也把他捐贈的“髒錢”退回。但誠心終歸能打動人,漸漸地,人們接受了他的誠意。

然而,找他捐錢的人太多了。無論早晨或夜晚,無論是上班時間還是用餐時刻,都會有人來請他捐錢。有一次,一個月內請求捐助的人數競超過五萬人。由於洛克菲勒要求每一筆捐款都必須有效地使用,所以每一件申請案均須仔細調查。麵對那麼多的求助者,他急得跳腳。

他的助手蓋茲提出忠告:“您的財富像雪球般,愈滾愈大。您必須趕緊散掉它,否則,它不但會毀了您,也會毀了您的子孫。”

洛克菲勒告訴蓋茲:“我非常了解,但請求捐助的人實在太多了,我一定要先弄清楚他們的用途才能捐錢。我既無時間也無精力去處理此事,請你趕快成立一個辦事處,負責調查事宜。我再根據你的調查報告采取行動。”

於是,在1901年,設立了“洛克菲勒醫藥研究所”;1903年,成立了“教育普及會”;1913年,設立了“洛克菲勒基金會”;1918年,成立了“洛克菲勒夫人紀念基金會”。

哲學家史威夫特說過:“金錢就是自由,但是大量的財富卻是桎梏。”洛克菲勒深諳這個道理,他一生之中共捐了數以億計的財富,他的捐助,不是為了虛榮,而是出自至誠;不是因為驕傲,而是出自謙卑。

洛克菲勒後半生不做錢財的奴隸,喜愛滑冰、騎自行車與打高爾夫球。到了90歲,他依舊身心健康、耳聰目明,日子過得很愉快。

他逝世於1937年,享年98歲。他死時,隻剩下一張標準石油公司的股票,因為那是第一號,其他的產業都在生前捐掉或分贈給繼承者了。

歌德曾經說過:唯有懂得金錢真正意義的人,才應該致富。他的意思是說,許多人雖然能夠很快致富,卻不能關懷、體諒別人。他們被金錢迷住了眼睛,失去了合理運用金錢的理性,終歸會為此而付出昂貴的代價。

管理好你的資產

一是資本原則,也就是你要積累資金用於投資。要想積累投資資本,就需要開源節流。大多數人都會很重視開源,但對節流的重要性往往會忽視。實際上,你所能夠積累的資本的多少,很大程度上不是取決於你能賺多少錢,而是在於你花多少錢。很多人總是覺得錢不夠用,而等收人增加以後,必須花錢的地方也隨之增加,結果永遠無法積累起投資的資本。因此,學會理財的第一個要點就是你是否能夠量人為出,積累起投資的資本。

二是複利原則,也就是要把所賺到的錢再進行投資,讓錢再生錢。大多數人往往會低估複利的收益。假設你現在有1萬元用於投資,每年的投資收益是25%。如果你是賺單利的話,3年後,你總共可以賺到7500元。但如果你每年都把賺到的錢再用於投資的話,那3年後你總共就可以賺到9531元,這多賺的2031元是在這3年裏你的錢所生的錢。

從3年時間來看,複利與單利相比差額並不太大,可時間長了,差異就會非常驚人。

理財的這兩個原則其實很簡單,概括起來就是要量人為出,盡快地積累起投資的資本;盡早投資,哪怕是有限的收益率,假以時日,你就能獲得可觀的收入。

在實施理財投資計劃前,還必須要注意3個問題。

1,明確目標:細心了解自己現在的經濟狀況,包括收入水平、支出的可控製範圍,以及你希望在短期(1-2年)、中期(3-5年)或者長期(5年以上)內看到的情況,根據可以判斷的條件,製定一個目標,而且一旦目標定好了,就不要更改。

2,明確風險底線: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要明確當遇見不利時自己願意接受的蝕本的程度是多少。明確這個目標是為了麵對不測的風險時能做出果斷的決策。

3,學習培養興趣:對自己投資的項目越了解越好。多留意財經信息,多聽專家意見,同時還要學著判斷資訊及他人意見,結合自己情況做取舍。不要人雲亦雲,跟風是很危險的。

新婚家庭如何理財

有人說,男人決定一個家庭的生活水準,女人則決定這個家庭的生活品質。可見,在收入水平相當的情況下,生活品質的優劣就決定於其女主人的理財能力。

新婚家庭的年輕太太們,年齡大多在32歲以下,她們已經成家並且已經是準媽咪。這部分女性要利用年輕的優勢,及早規劃,采取多種理財投資方式,充分運用手裏的資金,達到錢生錢的目標,以應付今後的高額開支。建議走好下麵四步曲。

第一步,要保證銀行裏有定額的存款。

存款額至少要足夠六個月的家庭基本生活費支出,這樣在出現突發性的用錢事件時,不至於弄得生活過於拮據,同時,也為你解決另外再投資的後顧之憂,需要提醒的是,符合條件的家庭可以為孩子存“教育儲蓄”,在享受利率優惠的同時,可免征儲蓄存款利息所得稅。

第二步,為家庭成員買份保險。

首先為自家老人買份醫療保險或者重大疾病保險。老人一旦患有重大疾病,除非有足夠的銀行存款,否則有限的銀行存款根本不足以應對重大疾病的高額支出。其次為孩子的教育投保,孩子的教育應該成為家庭理財目標的重中之重,單純存錢顯然難以應付教育資金多年後縮水的風險,所以建議年輕太太們可以為孩子買份帶有儲蓄性質的分紅型保險。另外,要為自己及老公買意外傷害險,隻有家庭經濟支柱有了保障,才能為全家的幸福帶來保障。

第三步,選擇低風險的投資品種進行投資。

聰明的太太不會光存錢及被動地去買保險,因為金錢是有時間價值和複利效應的,越早開始積累就越輕鬆。一般來說,新婚夫婦可以用收到的禮金作為投資的開始,以5萬元為例,首先是家庭應急資金的準備,該部分建議存放1萬元,其中5000元存3個月定期存款,另外5000元可購買貨幣市場基金。剩餘的4萬元可考慮用2萬元購買銀行的人民幣理財產品,該種理財產品的特點是保本但收益浮動,一般而言年收益在1%~4%之間;另外的2萬元可以用銀行的“銀證通”購買封閉式基金,該類基金目前平均折價在35%左右,如果基金價格恢複正常的話,可獲得年8%一10%的收益,當然如股市大跌基金會有虧損的風險。

而平時收入和家庭日常開銷可利用銀行的“錢生錢”,“約定轉存”等產品,各留一定的資金作為生活開支,其他結餘銀行每月都會自動轉作定期存款。如果新人日後有寶寶出生則在產品選擇上加大保本產品的比例。

對於那些不太了解金融知識的太太,適合選擇中長期連續投資的方式,比如定期定額投資貨幣型基金,或者選擇銀行推出的各種風險小收益大的理財產品。

第四步,選擇高收益的投資品種,達到最大程度的資產增值。

一般情況下,風險與收益是並存的,若是雙薪無小孩的“新婚族”,年輕太太們的投資優勢就是年輕且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所以盡量在能承擔的風險範圍內尋找高收益投資項目。對於有一定金融知識的太太們,不防選擇股票、債券,炒外彙等作為投資手段,如果有經濟實力,也可以選擇購買商業門市用於出租的投資方式,達到一鋪養三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