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繼續變化中(2 / 2)

大叔更開心了,眼睛都笑成一條線了,得意的從錢包裏拿出身份證,遞給梁思魚,得意的說:“我騙誰也不會騙你這小朋友啊,這作不得假吧,不信還可以對我的車票,上麵也有身份證號碼啊。你是去華京讀書啊,好啊,小朋友跟我蠻有緣分的,我住在西長安街,等等我把具體地址給你,你一定來我家玩啊。我現得這麼年輕,是我從小就學養生之道,學香功的原因,到時教給你。”

兩人很快就無所不談了,通過了解,確實不能喊大叔,跟家裏外公一年的,還知道了老人叫黃化生,今年72歲,6歲開始跟父親學中醫,至今66年了,湖南中醫藥大學退休針灸教授,一兒一女,因為兒子和女兒都在北京工作,退休後就跟兒子孫女一起住,這次是因為過世30多年的老伴的忌日,來山陽上墳的。

兩人越聊越起勁,中間老人還表演了香功,把手指憑空變長約三分之一,把梁思魚唬得一楞一楞的,有點不敢相信,卻眼見為實,讓梁思魚心庠庠的,老人答應到華京後有機會就教給他,同時把最基礎的冥息打坐教給了他,讓他先找感覺。老人老了,隻希望年輕人陪他們聊聊天,現在子女事情多,沒時間陪,孫輩現在正是讀書時,功課緊,年輕人也有年輕人的娛樂,都沒時間陪老人,這次來山陽老家到老伴墳前跟老伴嘮叨了一天,很想她了,可惜少年夫妻老來沒人伴。梁思魚感覺到老人那寂寞的心,答應有時間就多去看看老人。自己現在也總算能理解爺爺和外公他們都是看到自己去看他們時那幸福的笑容中間蘊含的東西,人誰不老啊,都有老的那一天,希望自己能做到讓家裏老人多開心,少操心,經常要去看看,沒時間,在外地也要多打打電話。

平時在電視裏,在網上,經常看到華夏國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現在成為了一個社會的問題,這樣一個樂觀,經濟條件應該也很不錯的老人,有兒有女,還有孫的老人卻也是寂寞,無人陪伴,隻能獨自一個人奔波幾千裏去和過世多年的老伴嘮叨,古時還有父母在不遠遊一說,現你經濟科技發展了,物質條件好了,但感覺人文卻比古代還不如了,這到底是社會的進步還是退步呢。

老人聊了幾個小時,累了,就半閉著眼睛休息了,梁思魚卻沒一點困意,想著這些事情,自己本來沒心沒肺的一個人,是成長的煩惱嗎,經過了三亞事件後自己也考慮到以前一些從來沒有想過的事情,現在卻有這麼深的體會。不知不覺就到了華京西站,老人兒子派了司機開車來接,梁思魚堅決拒絕了老人送他去學校的好意,答應學校安定後一定去拜訪,老人才依依不舍的放過他。跟黃老告別.

看著老人上了車,離開了高鐵站,梁思魚背著包,四處張望,不知道往哪走,幸虧長了張嘴,可以用來問路的,找了個執勤的民警問了新生接待處,然後就七拐八拐後,看到一片大學的新生接待點,看到學校的歡迎新生入學的橫幅了,就筆直往青木大學的新生接待點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