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的前提應該是在命運不可改變的前提下。也就是說,即使貌如吳彥祖,也並沒有改變命運。當然我們可以爭論說:難道又以世俗成功論英雄嗎?長得帥即使沒有功成名就,但是生活穩定、家庭幸福,難道不是很好嗎?我覺得這個問題的重點應該是:兩種命運都有一方麵嚴重而無法改變的缺陷,且這兩種人都感覺到了這個缺陷帶來的悲傷與遺憾。你選哪種?
我就直接回答吧,如果智美不能雙全,我肯定選智,以及用智得來的財富、尊嚴和自我實現。
大帥哥也會老,老了以後沒有了容貌又沒有了人生好像更淒慘;還有,我深度懷疑,這個命運裏的人如果帥成這樣都沒改變命運,那智慧水準得差老遠啊。沒有智慧在閃光,空有五官比例,那這人就沒有真正的魅力,也得不到靈魂的真愛。我不要選他。
那讓咱們再直白點兒,帥又窮,但窮都是自己作的;醜又富,富都是自己掙的,你選誰?
我還選後者。
62
允許我去考驗我
酸山楂:瀟灑姐,您成長中有和父母之命抗爭勝利的事例嗎?就是父母替你選擇或建議的,你認為不對,走了自己的路事後發現做對了。
瀟灑姐:整個成長過程中,我抗爭過不少東西,有父母的意誌、師長的勸
導、同伴的對比、自己的質疑。通常,父母的意誌代表著親情裹挾的主流價值觀和多數人尋求安穩的心態,這未必不對,因為這未必不適合你,對與錯都要放在具體的人身上才能衡量。
我自己的叛逆期很長,好像從青春期一直持續到現在,就是不願意受任何人的管控,隻想自己決定幾點起床和去哪兒,其實這是明顯的少年抗爭家庭權威的心理,是對嚴苛管製的反彈,說好聽些是對自由的渴望。
在我少年時代父母希望我勤奮努力,我25歲以後,發現父母對我的期待模糊了,因為學生時代的“好”是可以清晰測量的,而成年後的“好”表現形式太過於多樣,如果我表現出富足與快樂,父母就感到滿意了。直到我33歲,我的媽媽才鄭重地告訴我,她認為我之前的諸多人生選擇都對,因為她看到我變得自如和高興。
歸根結底,父母不是對某種人生道路的偏好,而是想看到你的富足與快樂,於是他們會指出在他們的經驗和視野裏,離富足與快樂最近的一條路。但你需要用比較長的時間才能論證你的選擇,這個過程可能是漫長和煎熬的。我覺得“報喜不報憂”是一個好辦法,展現你的堅定和主見也是好辦法。否則你一猶豫,父母就會再次替你選擇。最好的方法還是你要不懈地去了解自己,分析你擁有的天性、天賦和環境,這才是選擇的依據。
至於已經遵從了他人選擇而背離了自己意誌的情況好像非常多。我看到好多類似的問題:“我爸媽希望我××,但我不喜歡”“我老公要求我××,否則導致家庭矛盾”“家裏人給安排了××,我其實想做的是××” 。這些都強調自己的生活不是自己的選擇。雖然我明白你說的,並同情某些無奈,但還是得指出你有選擇過,你選擇了接受。
63
十年不晚
橘子妹:瀟灑姐,您被人在背後說過壞話嗎,而且是被冤枉的那種?您會怎麼應對?
瀟灑姐:當壞話能傳回你這裏,就不知道它已經在路上走了多久了,也無法知道另有多少壞話已飄散在風中。如果真要做點什麼去應對,那你根本無法知道你的敵人都是誰,有多少,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