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中考還,
嘻笑眉宇間。
九年肯努力,
三天亦等閑。
正招進重點,
配額送孫山。
人生第一搏,
好景望長安。
自釋:小詩醞釀(2008.7.10)之時,腦海裏先行出現一小序樣的文字:中考之難,屬於國情,已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稱之為“第二高考”。然而與真正的高考相比較,就奠定人生基礎的競爭比例而言,其重要程度,則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今年小女中考,家長心急如焚,她卻全然無憂。迫於“萬馬齊吟”的形勢,隻不過臨陣磨槍而已。想不到竟成績優良。令吾刮目相看,成詩以紀之。
中國的法律,在學生接受教育的條文中,把小學至初中的九年時間,規定為“義務教育”範疇,要求適齡少年兒童,無條件予以接受(不受學習成績好壞的製約),無論麵臨怎樣的困難,家長都不可以予以拒絕;社會各有關部門,則要做好監督、引導、幫助解決實際問題的工作。雖然這一“義務教育”規定,不能說百分之百(特別偏僻、困難地區存在輟學和不看重入學的問題)得到實施,但終究形成了普及,對於提高全國人口的文化素質,起到了巨大作用。但對於升入高中讀書,則實行嚴格的考試錄用製度。據當地教育界人士透露,如果不把民辦技術學校和一些行業中專學校計算在內,初中畢業生能正常升入高中就讀的,不足畢業生總人數的50%。一半以上剛剛接受完初中教育的孩子,就得從此結束人生的讀書生涯,走向社會,進入到尋找職業的“大軍”行列。就是能夠升入高中讀書的孩子,其待遇也不是相同的,存在著三六九等的差別;而且伴隨社會活動的向經濟轉軌,這種差別已越來越大地扯拉出來,路徑越來越多,路麵卻越來越窄。孩子麵臨中考,家長就如臨大敵,以至於朝暮相伴、寢食不安,天天奔波於請家教、進補習班、討好任課老師的循環中,個個表現得精神錯亂了一般。此等境地,未身臨之前,還曾經視為笑談;待小女長大,也麵臨中考了,不覺中亦惶惶如喪家之犬起來。隻不過在時間上,比別的家長稍晚上一年兩載而已!
此詩如同白描,令人一目了然。格律詩講究起承轉合,從起句的第一聯“小女中考還,嘻笑眉宇間”(破題),到第二聯“九年肯努力,三天亦等閑”(頷聯),當為“起、承”之句,寫出了小女中考時的心態,並沒有父母眼睛裏時不我待的重要,學習成績一直躋身上等生的行列,表現出的臨陣磨槍,也是出於家長逼迫的無奈!在中考的三天時間裏,如同平日嘻戲,說那試題容易,成績肯定上乘。第三聯“正招進重點,配額送孫山”(頸聯),則為“轉”句,說出了小女考試的結果。第四聯的“人生第一搏,好景望長安”(結句),則為“合”句,以綜上所述的心境,寫出了對中考成績的基本認可及期望所在。
此詩的“主題”涵蓋在頷聯和頸聯的對偶句中,成為寫作構思之“核”,既表述了學習的因果關係,也簡潔介紹了當代的教育體製。九年:指從小學到初中合計為九年時間的學製。三天:是中考考試所需的時間。正招進重點:學校一向有重點與普通之分。自2000年左右,教育體製改革在允許私人辦學後,學校又有官辦與民辦之別;特別是高等中學,此界線等級更為森嚴、明顯,對考生的招錄,是按考試成績的優劣,由重點--普通--民辦依次(序)限定不同的分數段。高中已經不再是九年義務教育範疇,在辦學方式上具備相對的“自主”,運用經濟手段發展教學,已符合政策之規定;各學校(不分類別)則又對招錄學生製定出各自的分數限額,即產生了正招--配額--自費的階梯式招生模式。正招:即正式招錄,為在學校劃定招生最低分數線以上而入學的考生。配額:即在正招生的最低分數線下,再劃出新的分數標準,按各初中學校的人數比例招錄學生;用以穩定學生所在學區(劃分)的管理秩序,有效防止擇校(擇校生不享受配額待遇);各學校享受配額待遇的學生不受高中學校劃出分數段的製約,而是分別按考生總數的百分比,“矮子裏拔大個”,由上往下圈定。自費:指考生成績在本學校的配額指標分數線以下,必須由家長向擬升入高中交納一定數額的資金,是謂“聯合辦學”形式(費用因學校不同、考生分數高低而各異,其基礎比例亦根據重點、普通、民辦的區別而依次降低)。以市重點高中為例,低於配額分數線1分,即要交納1.9萬元左右的讚助費,每再低1分,再追加一定數額,依此類推,最多者需要交納4萬餘元,相當於一個普通家庭兩年的收入。正招生與配額生入學都不用交納讚助費,正招生的名聲且好聽一些,容易受到高中老師的重視。自2005年後,雙鴨山市重點高中(市一中)的正招數額一步步收縮,每年學校招收新生近1000人,2008年的正招考生隻限於126人;因為正招考生數額的減少,麵向各初中學校配額的分配比例有所增加,實際上卻是增加了自費生的數量。此等的嚴峻、複雜,牽涉到每戶有考生人家的生計著落,豈有不重視之理?所幸的是:小女果然中考成績在市一中的正招分數線之上,沒用“配額”的優待,也沒花“讚助”費就正常升學,並且為初中學校省下了一個配額的名額,幸運了一個沒有進入正招分數線的同學,是謂“配額送孫山”了。孫山:典出成語《名落孫山》,宋代範公偁在《過庭錄》裏說,孫山考中了末名舉人,回到家鄉,有人向他打聽同考人的情況,他說:“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婉轉告訴那人的兒子落榜。此處借喻沒有進入正招分數線的考生。人生第一搏:指學生中考。好景望長安:好景,好的景況、前景;望,希望、祝願;長安,並非專指地名,亦作到達美好的地方或長此以往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