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句選錄說明
警句,簡單地說,應該是在各類文章中能夠陳述深刻道理,且可以提醒人們,相似景況下應當何去何從的句子;屬於一篇文章中的眼睛。眼睛是一種很神秘的器官,被譽為心靈之窗,光澤的清澈或渾濁,代表(透析)著一個人的精氣神兒、知識內涵、智慧程度以及對待生活的力;能說人之說,又能說人之不能說。人若無目(失明),即為殘疾。同樣的道理:文章也如人,應當文有文心、詩有詩眼。倘若為文者不能做到這一點,文字也就失去主題的深刻,變得平淡無味了。
畫龍點睛,故事原來是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在金陵安樂寺畫了四條白龍,鮮活如生,隻是不畫上眼睛,且對人說“點睛即飛去。”世界上的事情,往往都有著普遍性規律可言,由此及彼,隔行不隔理。寫文章亦如同作畫,好文筆者必然會寫作出點明(凝練)作品主題的警世之句。警句之妙,即如張僧繇點上了眼睛的白龍,令讀者思考須臾後,就可以讓思想“雷電破壁”,騰飛到一個高層次的全新境界。
警句之作,完全為神來之筆,由不得刻意而為之的矯情、做作;卻又絕不是什麼空幻之果,也蘊含著“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苦辛。“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是一種思想的執著,如陳釀之酒,一旦問世,必然芳香四溢;“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是一種境界的灑脫,一語破的了生與死的最難,令人置“山重水複”中豁然開朗。
拙作《聊心詞話》中的句子,雖以平淡者居多,但其中亦存在佳句,如“佇依橋欄誰家子?涓涓流水,不盡心底事”等。隻是佳句並不等同於警句,警句遠比佳句更難得,更哲理深邃和令人深省。集成了這本小書,總覺得當代讀詩賞詞者少之又少,倒不如自己從中提煉出來點什麼,也許能直接影響讀者的情緒,誘使他們能夠循圖索驥地看上一二。出自心靈的一些短句,自視為“警句”而選之,隻希望能夠不自欺欺人,也就而已了!
1、螻蟻尚且惜家國,男兒敢不說道義。
(摘自:滿江紅·憶往事·自勉)
2、縱沈腰潘鬢細消磨,不言棄!
(摘自:滿江紅·憶往事·自勉)
3、草露花淚。原句:有話誰能共我意?草做露水,唯有花做淚。
(摘自:蘇幕遮·有話誰能共我意)
4、少年不願荒唐戲。原句:少年不願荒唐戲,寂寞但問春何去。
(摘自:憶秦娥·寂寞但問春何去)
5、祗恐青春不再,過江東。
(摘自:烏夜啼·誰將葉兒染紅)
6、艱難恨苦爭忍受,一腔熱血化九重。
(摘自:無題·一腔熱血化九重)
7、男兒無過人似鐵,眼冷高台笑無常。
(摘自:無題·深院無有日月光)
8、男兒自有千秋誌,血灑當寫“勿蹉跎”。
(摘自:斷頭台歌·男兒自有千秋誌)
9、明月作琴雲作弦,一曲無聲各自彈。
(摘自:七律·明月作琴雲作弦)
10、卑微男兒心猶健。原句:莫道時令惟寂寥,卑微男兒心猶健。
(摘自:蝶戀花·但寄深根待春喚)
11、刈頭非是不膽寒,但寄深根待春喚。
(摘自:蝶戀花·但寄深根待春喚)
12、西風草木皆無主,人事悲歡各千古。
(摘自:無題·西風草木皆無主)
13、吊唁無淚淚已盡,問候有語語絕聲。
(摘自:七律·歸來依舊十年秋)
14、身置案俎不由已,刀下猶作丈夫吟。
(摘自:讀史感歎·身置案俎不由已)
15、也曾些許淩雲誌,我輩豈有子陵灘?
(摘自:無題·也曾些許淩雲誌)
16、身非折腰價,留得清白名。
(摘自:贈友·身非折腰價)
17、做事先做人,成勢先成聲。
(摘自:無題·山高雲自低)
18、秋月開秋花,飛雪有梅生。
(摘自:無題·秋月開秋花)
19、忍把傷心酒,賣與斷腸人。
(摘自:嬌娘淚·掌櫃有嬌娘)
20、我輩豈是談兵人,自有機關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