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章 中國通古斯之謎(1 / 2)

1626年5月30日上午9點左右,明代都城北京,天色明麗,忽然傳來巨大的聲音,從城東北方漸至城西南角,同時有一特大火球在空中滾動。巨響聲中,天空絲狀、潮狀的五色亂雲橫飛,有大而黑的蘑菇,靈芝狀雲像柱子那樣直豎於城西南角。刹那間天昏地暗,塵土、火光飛集,天崩地陷,萬室平沉。東自阜城門,北到刑部街,長1500-2000米,寬6500米範圍內的木材、石塊、人體、禽屍像雨點那樣從天空中降下。數萬間屋、2萬多人都被炸成粉狀,瓦礫騰空而下,衣物遠飛至昌平,死者皆裸體。正在紫禁城內施工的匠師們,從高大腳手架上被震了下來,2000人跌成肉袋。隻見空中紛紛落下來人的屍體。禦史何遷樞、潘雲翼在乾清宮被震死,住在城西南的何家、潘家全被埋在土中。由於皇宮處在爆炸區邊緣,使皇帝朱由校幸免於難。

據史書記載,大震猛發之時,天啟皇帝正在乾清宮用早膳,他聽到巨響,見乾清殿搖晃,慌忙跑出。一個太監扶他去交泰殿躲避,行至建極殿旁,有木檻、鴛瓦自空中墜下,這個太監腦頂被砸裂,隻剩下朱由校一人奔入交泰殿,躲在房角大桌子下麵。同時,乾清大殿嚴重損壞,侍奉皇帝進早膳的太監皆殉難,無人存活。

明朝天啟皇帝的司禮太監劉若愚,是這次大災變的目擊者之一,在他所著的《明宮史》一書中,詳盡地記述了這場巨大災變: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五月初六日辰時(注:上午7點到9點),忽大震一聲,烈逾急霆,將二十餘株盡撥出土,根或向上,而梢或向下;又有坑深數丈,煙雲直上,亦如靈芝,滾向東北。自西安門一帶皆飛落鐵渣,如鼓如米者,移時方止。自宣武門迤西,刑部街迤南,將近廠房屋,狡然傾倒,土木在上,而瓦在下。殺死有姓名者幾千人,而闔戶死及不知姓名者,又不知幾千人也。凡坍平房屋,爐中之火皆滅。惟有賣酒張四家兩三間之木焚然,其餘了無焚毀。凡列者肢體多不全,不論男女,盡皆箔裸體,未死者亦皆震褫其衣帽焉。

明末著名的曆史學家計六奇在《明季北略》一書中,也生動地敘述了這次大災變:天啟丙寅年(公元1626年)五月初六日巳時(注:上午9點到11點),天空皎潔,忽有聲如吼,從東北方漸至京城西南角,灰氣湧起,屋宇震蕩。須臾,大震一聲,天崩地塌,昏黑如夜,萬室平沉。東自順城門大街,北至刑部街,長三四裏,周圍十三裏,盡為文粉。屋數萬間,人二萬餘,王恭廠一帶糜爛尤甚。僵屍重疊,穢氣熏天,瓦礫騰空而下,無所辨別街道門戶。傷心慘目,筆所難述。震聲南自河西務,東自通州,北自密雲、昌平,告變相同。京城中即不被害者,屋宇無不震裂,狂奔肆行之狀,舉國如狂。象房傾圮,象俱逸出。遙望雲氣,有如亂絲者,有五色者,有如靈芝者,衝天而起,經時主散。

大震帶來的強烈衝擊波,使得大木飛至密雲,石駙馬大街五千斤大石獅子飛出順城門外。長安街一帶,時從空中墮人頭,或眉毛和鼻,或連一額,紛紛而下。德勝門外,墜落人臂人腿更多。這些記載都見於明朝的官方報紙《邸報》為這場大災變而頒發的號外《天變邸抄》之中。《天變邸抄》還記載了大震爆發後許多人失蹤的事件:宣府新推總兵拜客至元宏壽大街,一響和馬同長班七人並無蹤跡。粵西會館路有慕師開學,童子三十二人,一響之後,先生學生俱無蹤跡。承恩寺街有女轎八肩過,震後,隻見轎打壞在街心,女客轎夫俱不見。

明末學者文秉在《先撥誌始》一書中描述這場大災變道:俄頃,有聲如轟雷,從西北起,震撼天地。黑雲乘之顛蕩,壞民居室數裏無存,驢馬雞犬殆盡,斷臂折足破頭缺鼻者,枕籍於街。《明史五行誌》記載:天啟六年五月戊申,王恭廠災,地中霹靂聲不絕,火藥自焚,煙塵蔽空,白晝晦冥,凡四一裏。朱祖文在《丙寅北行譜》一書中記述:忽聞恭廠地雷之變,地裂一十三丈,火藥騰空,不焚寸木,而傾覆房屋以萬計,男女以千計,聲震宮闕,為古今所未有。《蕪史》一書記載:王恭廠署在都城之西南隅。天啟六年五月忽大震,拔大樹二十餘株;根在上而梢在下,近廠房屋傾倒,木在上而瓦在下,殺數千人。乃改卜於西直門街北建廠,熹廟賜名日安民。屋至東華門,坍頹稍緩,內閣格窗傾毀殊基。朱彝尊在《日下舊聞》一書講述:天啟丙寅五月六日,王恭廠忽震烈。響若轟雷,平地陷兩坑,約長三十步,闊十四、五步,深兩丈許。明代學者沈國元在《兩朝叢信錄》一書中轉載了當朝禦史王業浩呈天啟帝的奏折:(天啟六年五月初六日)臣等於辰刻入署辦事,忽聞震響一聲,如天折地裂,須臾,塵土火木四麵飛集,房屋梁椽瓦窗壁如落葉紛飄。臣等俱昏暈,不知所出。幸班皂多人拚命扶行,及至天井,見火焰煙雲燭天,四邊頹垣裂屋之聲不絕。又覓馬出衙門,首見婦女稚兒泣於街,則知屋碎壞不可勝計也。震壓衝擊,蹂踏死者,不可勝計也。比策馬行不數步,又見萬眾狂奔,家家閉戶,則因象房(注:王恭廠附近有皇家畜養大象的苑囿,故此這一帶至今仍叫做象來街)傾倒,群象驚,狂逸出,不可控製也。臣等急策賽騎至朝房,驚魂南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