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牧夫座電波之謎(1 / 1)

1972年春的一天,年輕的蘇格蘭天文學家羅倫,在格拉斯哥大學圖書館翻尋資料,一份非常有趣的記錄引起了他的極大注意。記錄是由挪威教授史托馬留下的,記述他於1928年4月3日在荷蘭菲利浦實驗電台工作時,為了校正一座PCJJ電台,無意中收到了一些奇怪的、每隔3秒鍾出現一次的信號。由於信號非常有規律,顯然不是機械故障引起的。史托馬感到非常奇怪,就把這件事報告菲利浦電台的通信總監溫達波。溫達波也很感興趣,猜想它也許來自外太空。於是,他們安排了一個計劃,把摩氏電碼中的S,即信號嘟嘟嘟,按波長314米、間隔20秒發射出去。從1928年9月25日開始,連續發了16天,可惜沒有收到任何回音。

同年10月11日,來自哈爾斯的電報聲稱,也收到了那奇妙的每隔3秒鍾出現一次的信號。史托馬立即趕到現場,聽到了最後3秒鍾的信號。以後,這奇怪的信號突然在3-15秒的間隔內不規則地重複出現,就像有人正企圖和我們取得聯係。

史托馬驚喜交集,於10月24日又安排了一次信號發射。結果,在奧斯陸又收到了同樣的奇怪信號。這個消息立刻引起了許多人的注意,許多實驗電台都把注意力集中在這奇妙信號上。其中,英國的亞華頓爵士報告說,曾在1929年2-4月間,收到過10次這一信號。1929年5月9日,又有一艘正在印度海域觀測日蝕的法國科學考察船,無意中也收到了同樣信號。然而,這奇怪的信號究竟意味著什麼,沒有人能夠解答。

在1929年以後,除了1934年有一位業餘無線電愛好者訴說曾收到這一信號外,再沒有音信。

看了這些記錄,羅倫深信,這一信號來自地球之外的文明世界。他用盡一切科學的邏輯推理,企圖破譯這一信號。經過一番努力,他宣布他終於明白了信號的大意:一艘來自牧夫星座的飛船,正環繞著星係運行。這裏的星係指的是太陽係。

後來,羅倫與美國史坦福大學培士維教授合作,對史托馬當時的記錄進行了更詳細的分析,進一步確定,飛船是來自牧夫座的一顆星。由於我們地球文明受到當時技術的限製,沒能抓住這有利的機會與飛船取得聯係。那時,史托馬雖然發出了信號,但發出的信號的波長太長,無法穿越大氣電離層,因而飛船不可能收到。飛船的駕駛員收不到我們發出的信號,以為我們的太陽係是個沒有智慧文明的不毛之地,就在環行一段時間之後,失望地悄然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