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中國金融危機機遇挖掘原型係統”作用分析(1 / 1)

“中國金融危機機遇挖掘原型係統”的機遇挖掘過程及此係統的政策調整可視化過程,可以幫助決策者進行政策分析,此係統的機遇挖掘結果可以對政府政策製定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心理預期作為金融危機傳導中一條看不見摸不著的路徑,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越來越受到學者的重視。它決定了市場參與者對未來經濟走勢的預期。當經濟運行波動頻率與幅度超出人們心理預期的臨界值時,市場參與者會出現心理恐慌,做出非理性行為,而“羊群效應”的存在使得眾多參與者競相模仿前麵的行動,危機由此擴散蔓延。

如果管理層預期別國的金融危機可能通過投資者預期的改變對本國產生衝擊,則應該采取穩定投資者信心的舉措,但由於心理因素的抽象性,因此要找到心理因素對危機傳導的影響載體,這樣政府部門可以針對心理因素的影響載體,在本國采取相應的對策,以避免“蜂擁效應”的發生,從而達到穩定市場信心的目的。

依據本書構建的中國金融危機傳導“機遇”模型,可以找到金融危機傳導中心理因素的影響載體(“機遇”指標),依據此模型開發的“機遇”挖掘係統,可以直觀地顯示此影響載體的可視化機遇調節效果,故可以為中國政府的政策製定提出參考建議。

一、貿易渠道政策建議

由第五章的模型實證檢驗結果可知,美國經濟情況影響中國的心理預期(“經濟學家信心指數”),在中國貿易渠道的5個指標中,“進出口差額”指標受中國的心理預期(“經濟學家信心指數”)影響最大。因此本次美國金融危機中,心理預期傳導對我國進出口影響較大,進而影響我國貿易市場。

具體影響情況為:隨著美國信心指數的下降,中國信心指數也隨之大幅下降,並在5個月時達到最低值,之後衝擊作用逐漸減弱,開始趨於平穩;中國信心指數的下降會造成進出口差額短期的大幅變化,4個月後趨於平穩。

因此在發現美國金融危機初期,建議貿易渠道的政策製定關注心理預期對進出口的影響,可參考本原型係統的可視化調節過程。

二、金融渠道政策建議

由第五章的模型實證檢驗結果可知,美國經濟情況影響中國的心理預期(“經濟學家即期景氣指數”),在中國金融渠道的5個指標中,銀行“負債合計/資產合計”指標受中國的心理預期(“經濟學家即期景氣指數”)影響最大。因此本次美國金融危機中,心理預期傳導對我國銀行資產影響較大,進而影響我國金融市場。

具體影響情況為:隨著美國信心指數的下降,中國信心指數也隨之大幅下降,並在8個月時達到最低值,之後衝擊作用逐漸減弱,開始逐漸轉好;中國信心指數的下降會造成銀行資產的大幅變化,7個月後趨於平穩。

因此在發現美國金融危機初期,建議金融渠道的政策製定關注心理預期對銀行“負債合計/資產合計”的影響,可參考本原型係統的可視化調節過程。

三、資本渠道政策建議

由第五章的模型實證檢驗結果可知,美國經濟情況影響中國的心理預期(“經濟學家信心指數”),在中國資本渠道的5個指標中,“房地產投資/金融業投資”指標受中國的心理預期(“經濟學家信心指數”)影響最大。因此本次美國經濟危機中,心理預期傳導對我國房地產市場影響較大,進而影響我國資本市場。

具體影響情況為:隨著美國信心指數的下降,中國信心指數也隨之大幅下降,並在8個月時達到最低值,之後衝擊作用逐漸減弱,開始逐漸回升;中國信心指數的下降會造成房地產投資短期的大幅變化,4個月後趨於平穩。

因此在發現美國金融危機初期,建議資本渠道的政策製定關注心理預期對“房地產投資/金融業投資”的影響,可參考本原型係統的可視化調節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