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1 / 2)

讓兒童文學走進孩子心靈

(總序)

近幾年,由於兒童閱讀推廣的深入,加上家長和老師都很重視兒童課外閱讀,因此,兒童圖書出版急速升溫,兒童文學創作也越來越豐富,書店裏擺放出越來越多精美的兒童圖書。除了曹文軒、張之路、沈石溪、楊紅櫻等年齡比較大的一批作家仍在不斷創作和出版一些兒童文學作品外,還湧現出了一大批年輕的兒童文學作家,甚至在“90後”群體中也出現了一些具有兒童文學素養的作者。我一直比較關注兒童文學創作和兒童圖書出版,和很多作者打過交道,也常有一些報刊約我寫一些介紹兒童文學狀況的文章,還結識了很多年輕的作家,為許多新書寫推薦語、序言和評論,對兒童文學心得多多,因此,我想,不能僅僅在書齋裏做自己的事情,還應該為大家做點實在事。於是,我在專心於理論研究的同時,也介入圖書出版,推薦一些優秀作家的作品,同時,自己也選編、翻譯一些讀物,還為孩子創作了一係列的童話、兒童散文和童詩作品。

在具體的兒童文學創作和編譯實踐中,我發現,中外兒童文學作品種類繁多,特別是今天的兒童文學創作隊伍日益壯大,越來越多的有愛心的爸爸、媽媽、教師都積極參與寫作,用文字和孩子對話,用真誠的行動融進童心世界,感動了很多小讀者,讓人頗受鼓舞。我覺得,就當下大多數兒童來說,他們最需要的不僅僅是物質條件,未來一代的精神成長更需要的是心靈的關懷和人格的引導,因此這套百部原創兒童文學叢書的出版意義重大。青年出版人張海君是我的好友。去年,我們合作了一套“最貼近孩子的童話讀本”(20冊),在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後,受到了小讀者廣泛好評,加盟的作家絕大部分是青年人,是近年來活躍於各少兒報刊的優秀作者,其中有的還獲得過各種兒童文學和兒童圖書獎,雖然有的作者是第一次出書,但審美能力和創造力都很強。今年,我們再次聯手,推出百部兒童文學原創佳作、新作,就是要繼續推動兒童文學創作和兒童課外閱讀向前發展,向讀者展示:中國兒童文學領域裏,除了有很多少兒出版社知名的老作家外,還有很多有價值也很鮮活的年輕作者的新作品。同時,讓廣大作家認識到自身的文化價值,感受到寫作的意義,更希望通過這套書的出版,優化兒童文學的生態。

目前的兒童文學出版存在一些很嚴重的問題:一是所謂名作家的作品被重複出版,這既浪費了出版資源,也對讀者不負責任。例如,我曾經看到一位作家的同一部作品,同時在好幾家出版社出版,這雖然不是作家的錯,但重複出版是不符合常理,也有悖於出版法規。二是外國兒童文學引進有些瘋狂,書店裏擺滿了外國兒童讀物,這其實是過度崇尚外國文化。雖然我們的孩子喝多了洋奶粉,但不一定營養就好,閱讀還是要多元化,中外營養都兼顧,才可能更健康。三是出版社為了節約成本,在很多兒童圖書製作上不用心,使得一些讀物有粗製濫造的現象。這也是對讀者的不負責任。當然,最可怕的是,現在不少兒童文學作品,矯揉造作,是一種“偽童心”寫作。作家假裝孩子的角色,捏著鼻子模仿孩子的口氣說話,缺乏真情實感。讀完後,讓人感到離孩子的世界太遠,甚至背離了童心世界。這些問題,如果不引起重視,一定會影響到兒童文學創作和出版的發展,會傷害成長中的生命。

前些日,我應邀去台灣、汕頭、揭陽、桂林和南寧做講座時,就收到了幾位媽媽給我的字條,她們問了這樣幾個問題:如何培養兒童的閱讀習慣?什麼樣的兒童圖書是好書?中外兒童文學有什麼差異?她們問的這些問題都很有深度,也很難一下子回答得好。我當時隻是盡可能地說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不過,通過這些問題可以看出,媽媽們很期待孩子的心靈世界能得到優秀的兒童文學的滋養。那麼,兒童文學如何走進孩子的心靈?這是兒童文學作家必須思考的問題,也是很多兒童文學讀者很看重的問題。尤其是家長和老師們,他們都期待兒童文學能夠真正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良師益友,他們對兒童文學懷著莫大的信任和關切。

以我的創作、編譯和研究的經驗,兒童文學一定要深刻感悟童心世界,對童年生命有深度的解讀,才可能貼近兒童的心靈,才能感動今天的孩子。沒有愛心,沒有智慧,也缺乏美感的文字,即使故事再討巧,語言再花哨,也很難讓讀者有所回味,有所感悟,有所收獲。美好的兒童文學包括的元素,一定包涵了愛、關懷、悲憫、同情、理解、友誼、善意、寬容等很多情感的因素,一定有很新鮮的修辭,有很動人的形象,有很美好的想象,有富有趣味的情節或引人深思的結局。好的小說、童話是編出來的,但編的過程中,有很多複雜的因素在起作用,而不僅僅是技術。精美的詩一定是用心寫出來的,沒有發現美的眼睛,沒有溫暖的心靈空間,是無法容納美好的事物進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