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古有大機緣者,創修煉法門,潛修數十載,得飛天遁地之能,眾人謂之大神通者,予千年,修此道者愈甚,立七大宗派,道不同,功法不一,但俱以懲惡揚善為首,自稱仙俠道,故仙俠道者,非唯重仙,亦於俠,然千百年餘,直至今日,以俠居又行俠道者,幾人邪?
前傳:乾元十一年,真後誕子,名隆齊。元帝大悅,封太子,真後一家俱得賞賜,可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乾元二十三年,少太子不知所蹤,真皇後由此鬱鬱,不久病逝,次年,元帝夜遊,誤聽小人言,以為齊已死,憂心失足,崩於後花園。
乾元二十四年,元帝崩,太子李隆齊不知所蹤,次年,魏王李隆載即位,改元豐順。
卻不知,那日正是魏王之母端妃指使歹人,欲行刺太子,前朝大內第一高手秦淮為免太子身死後,元帝拿他陪葬,無奈下攜太子逃逸,秦淮雖強,然人已老邁,不似大神通者般愈老愈強,一路逃亡至仙潭村,終是無力繼續,棄太子,自行遠去。卻說村中有一少年,名司馬青衫,上山砍柴,路過此處,見李隆齊後,帶其回家,齊不說本名,青衫便與其取名司馬楠。(注:仙潭村,村西有處方潭,水滿不溢,天旱不幹,仙潭村由此得名,渡數個旱年顆粒未減。)
五年後,司馬楠路過方潭,失足落水,現水下機關,開之,下方乃是暗流,司馬楠年少,好奇下一路遊去,許久之後上陸,卻不知身在何處。
便於此處,司馬楠遇仙俠道之人,西極龍宮的九大高人之一的囚牛,少年欲拜師,老人也欲收徒,少年由此踏上仙俠道。
兩年後,司馬楠出師,告知囚牛自己欲返皇城,囚牛也不阻他,隻是告知宮內不隻有武林人士,更有仙俠道之人,那鼎劍閣便在宮中,以少年一己之力,絕鬥不過,想要讓他們歸順,也是絕無可能,唯一的方法,便是尋得那天下五大至寶“琴棋書畫劍”之一的棋。
琴棋書畫劍。仙俠道之前便已現琴,卻不知何用,因其神秘,位列五大至寶之一。書卻並非修煉功法或打鬥法訣,乃是一位奇人加入各門入門功法的一些內容,雖是擅自加入的,卻也得到各門首肯。原因卻是因為加了這些,修行後,可領悟各種書籍中隱含的招式,傳聞最頂點一式足可與天同齊。畫卻因是紙質,早已破損,傳聞得之可以成仙。劍乃是數千年來,第一柄成功孕育仙劍之靈的飛劍,名無情,卻是太上忘情之意。這四樣無一不對人大有助益,但若說得之便可橫行無忌的,便是棋。
棋分七星,六黑一白,黑子主陣法,白子為鎮眼,七星棋陣出,非破白子不可破之,縱六黑子齊碎,陣法若已成,也破不得。
司馬楠出山,於巴陵遇前朝太子上官無恙,及其女上官落塵。上官無恙雖看司馬楠眼熟,卻不敢妄加猜測,隻以為司馬楠與元帝長相相似乃是巧合,卻不知這位與他暢談許久的少年,便是本朝開國皇帝,推翻上官無恙之父統治,自立為帝的元帝之子。因此二人相談,倒是無甚忌諱。至於那上官落塵。。。。數十年後,有野史載:上官皇後者,雖貌美,然後宮之內,及世家貴族中,美貌更勝之者,不知凡幾,然逍遙帝自上官皇後封後以來,獨寵皇後,這等事卻是因為逍遙帝少年離宮,掛念其母,初見上官皇後,上官皇後雍容華貴,極似宮廷眾人,因此非是一見鍾情,實是錯當成其母真皇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