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開房門,幽靈般走出,在客廳裏徘徊。
剛看完《兵臨城下》,情緒不能完全放鬆。時間已過午夜,我還在沉思。
青春和愛情是人類文學藝術永恒的主題。
青春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都是美的,而愛情,就是它最和諧的搭配。片子裏的瓦西裏和丹妮婭,就象人類的一對優秀範本,置身於血腥和死屍的背景下,卻如同高貴的珠寶被棄之於砂礫上一樣,由於環境的極大反差和映襯而更加熠熠生輝。他們並沒有經過高深的哲學交流和艱難的思想磨合,更不是出於理想和政治的感召,僅憑青春的直覺,他們自然而然的就互相愛慕、走到一起並給予了彼此。
人性之美,樸素至極又絢爛至極。
片中的“政委”對美麗的丹妮婭,由一見鍾情,到熱烈追求。這本來無可厚非,但是出於政治委員的職業習慣,他卻虛偽地把這種追求掩埋在冠冕堂皇的政治說教中,當發現瓦西裏和丹妮婭的戀情之後,他甚至想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對瓦西裏施以打擊。另一麵來說,他對狙擊手瓦西裏大樹特樹,也不完全是出以公心,影片多處朦朧透露出他不可告人的私心。
這讓我覺得,他特別象傳統的中國式“小人”,假、陰、曲、奸,外飾堂皇之象,內藏奸狡之心,為了一己之私,什麼都幹得出來。
但是最後那個壯烈赴死卻象神來之筆,頓時拂去了蒙在他靈台上的塵垢,還他高貴、壯麗的英雄本相,給人的印象太深了!並不是說,一死百了,他用自己的死就可以洗刷很多陰暗的東西。事實上,政委的死,給了人們很多人性的啟示,也給觀眾留下了很大的思考餘地。這是影片很重要的價值所在。
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民族之一。悲憫、反思、求索的主旋律,始終貫穿著它的文學藝術作品。或者說,即使在世界民族之林裏,這個民族也是罕見的、具有貴族氣質的民族。這是我在它的文學、音樂作品裏一再印證後得到的印象。
想說的其實還有很多,隻是近段來俗務繁忙、文思遲滯,表達複雜的思想深感力不從心,所以先寫這麼多,在記憶裏劃下個淺淺的刻痕,以便留待以後繼續演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