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葉聽了也就哈哈地笑了幾下說:“我說媽,這就不用了,你看我們現在村裏的人都是一些的老人和留守兒童在村裏,年輕點的都到城裏去了,你這一折騰別人還得從城裏回來不是。多折騰人啊。不過我們全家好久沒有一起逛過街了,要不你先到爸那去,下午我們全家一起走走去。”
李義蘭一聽的確是這麼的回事,再說現在的大學生也不是以前的那麼吃香和難產了。曾有一個笑話:一個公司出了一個招騁啟示,一人看對公司的老總說你這出三千的工資除了招一個大學生之外什麼的你也招不到。這裏的含義很多,但有一條就是指現在的大學生之多,過剩的現象是非常的嚴重的。
現代的人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與家人相聚的時間那就是越來越少,蕭葉的這個提議無形中是刺痛了李義蘭心中的那一根筋的,近幾年來可以說全家的人那是難以食得了幾天的團圓飯,雖然前幾天還是過上了兩三天,但這是遠遠不是李義蘭所想到的那樣,蕭葉馬上就要就讀鬆山市技學技術大學了,而蕭曉的高中生涯也是住校的,也就是說可能以後的生活中聚少離多的日子會加劇。
李義蘭聽後也就高興地說了聲好:“那就叫你上你的妹妹,我們就全家總動員到市裏走走。”
這一夥的人坐在李國柱的車一路浩浩蕩蕩地向著市裏出發,隻是到了市裏一個靠近德賢藥廠的站台停了下來。茗茶軒是有鬆山市的郊區不過離市可以說是挨著的。朱元凱那可謂是少年得誌的在很早時候就在用很少的錢買下了這塊地。當時他的出發點是想讓有著快節奏都市的人有一個可以休閑、娛樂、放鬆、休息的地方的正因是有了這一個簡單的想法,成就了現在這個鬆山市有名的好去處之一。
整下茗茶軒是依著一個人工湖而建的,裏麵綠樹環繞,現在可是花香飄溢。茗茶軒分為三等,第一等就是三個獨立於湖中的亭,分別是湖心亭、賞月亭、來香亭,三亭當中的特色是各有不同的,白天最好的是湖心亭,湖心亭,亭如其名建在湖的中心位置所有的景色都可以在這個亭中觀看得到,是茗茶軒的觀景最佳位置。賞月亭,則是夜深人靜賞月的最佳選擇。來香亭外則是一片的花園,花園內是四季都是有鮮花盛開的。
第二等就是那十二個包廂房了,第三等自然就是大廳內的茶樓了。
李國柱也是隻知道這茶樓的位置,平時也隻到過大廳內的茶樓和朋友喝個茶呼風附雅一下,李國柱也知道像他這種的人一般隻能到這種的地方,想到包廂也不是他所能承受得了的,弄不好喝一次茶就得幾萬塊的元,至於那三亭更是身份的象征那就不是他能想的了。
人不懂不要緊,難得的就是能夠開口請教別人。
當眾人走到門口的時候,蕭葉就問了一下那個穿得那是古色古香明清風格旗袍的谘客。
“你們就是蕭葉和李明、李國柱李先生吧?”谘客很有禮貌地問道。
蕭葉他們一聽就知道,這一定是這谘客的上麵早就有通知下來,如果有人要到要找湖心亭,是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