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二心中歎了口氣,由凡入玄,這是多少凡俗所求不來的機緣,但眼前這個少年卻好像隻有用“年輕氣盛”“少不更事”才解釋得通,但見識了那天他在殿前執筆破題的樣子,心中卻隱約覺得不是那麼回事。
元二轉身離開後,李青山又回到架前坐下。其實他從前世穿越而來,受影視武俠文化的影響,他對這個世界所謂的修玄飛劍之類的東西自然也是極感興趣的。但興趣歸興趣,他卻不會通過這種方式去獲得,因為這就是他的性格,有些執拗,又有些,可愛。
又過了數日,元二複又過來從袖中取出一個黑漆漆的物事,擱在桌子上對李青山道:“閣主念你年幼而且是初犯,已經決定放你下山,但宗規不可破,因此按照閣中規定,解開這題,便就放你下山。”言罷便轉身而去。
宗規中有沒有“解題下山”這個規定李青山卻是不知,但眼前這個入手甚沉,盒麵布滿細縫的鐵盒他卻是隱約猜到了是件什麼東西。
蓋因他曾在山下問過青瓷,第十題歸藏的題目是什麼。青瓷說:“歸藏不是題目,而是個東西。”
像這種隱藏的巨大奧秘的物事必然保管嚴格,但青瓷生性好動,年幼時曾入禁地看到過這個東西,按照她當時給自己所形容的,應該就是眼前這個鐵盒無誤了。而且青瓷上山前好像跟自己說過連他的爺爺也隻解到第八題便無以為繼,想來以這個世界的算學水準,卜先知的算學已是極高的了,他專研數十年的東西卻被眼前這個少年信手解開,想來除了失落外也起了借這個凡俗少年之手破解這個困擾幾代先人的難題的心思。
李青山舉起鐵盒對著天光細看,凹凸不平的盒麵布滿細縫,縱橫二十七道,將盒麵剖成七百二十九個細小方塊,每一個方塊都深深攜有一個小楷,工整嚴密。還有若幹細磨淡痕,想必是先人也曾試過以蠻力破盒。但不知這個鐵盒為何物所鍛造,依這個世界的武力水準,鐵盒曆經斬磨,居然損傷極微。
李青山細瞧半響,他自負算學精微,但此盒光憑算學卻真真是瞧不出任何端倪。他細細思索後覺得這鐵盒縱橫二十七行列,合於三九之數,還應與算學有關,想來應是機關算術一類的題目。
他試著將鐵盒輕輕一擰,隻聽哢的一聲,三排方格轉了一周,直到四方對齊,又是一聲輕響,盒內似有機關嵌合,經此一轉,盒麵上的文字卻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但李青山再用力氣,卻也再難轉動,他不由凝神細看,按著盒上行列,三排一組的橫向轉動,鐵盒複又能轉動。他一時有些激動,又轉一周,不料隻聽盒內輕響,這次鐵盒卻是徹底鎖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