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王績(2 / 2)

從田園詩的發展上看,陶淵明的詩重點在寫意,王維的重在創造優美意境。王績的這首詩受到了陶淵明詩的影響,同時也可以說是王維田園詩的先聲。

野望

王績

東皋薄暮望①,徙倚欲何依②。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③。

【注】

①東皋(gāo):指的是他的家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的一個地方。他的號東皋子,也是因常遊此地而起。

②徙倚:留連,徘徊。欲何依:這是作者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達自己孤寂無依的惆悵心情。

③采薇:古人常常用采薇借指隱居生活。

野望21

【賞析】

《野望》這首詩是王績的代表作,全詩寫的是山村傍晚的秋景,在安閑的氣氛中流露出了作者幾分惆悵、孤獨和抑鬱心情。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這一句向我們展示了這樣一個畫麵,秋天的一個傍晚,作者獨自一個人漫無目的地看著遠方。這時詩人內心生出幾分惆悵,作者化用曹操的“何所依”的意思,問自己“欲何依”,順其自然地表達出了作者內心無所依靠的孤單。

下麵四句寫的是傍晚時,詩人看到的景象。樹林中片片樹葉已經枯黃,呈現一片秋天的蕭瑟情景,落日的餘暉照在層層的山巒上,越發襯托這份蕭瑟。描述完這樣靜謐的景象後,作者又寫到了兩處動景,牧人放牧回來,獵人也騎著馬滿載獵物歸來。這四句遠景與近景、光和色、動與靜完美結合,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幅美麗的山水田園畫,一片安樂祥和的氛圍。

但是詩人沒有從這些美好的田園風光中得到安慰,他筆鋒一轉,在最後寫到“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原來這些熱鬧的場景和詩人無關,場景中的人詩人也不認識,整首詩的感情又回到空寂無聊。這一靜一動的對比,越發表現了詩人內心的孤寂、苦悶。所以,最後詩人隻有放聲高歌排遣內心惆悵。

這首詩一改以往詩歌的浮華靡豔風氣,文筆樸素,文風質樸,讓人讀來如沐浴清風,沁人心脾,簡樸自然。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首尾中間兩聯寫景,前後兩聯抒情言事,經過情──景──情的結構,深化了詩文的意思,這正符合律詩的章法。而在當時,律詩這種新的體裁還尚未定型,所以,這首詩是現存唐朝最早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詩。

後人點評

《古唐詩合解》中王堯衢曰:此詩格調最清,宜取以壓卷。視此,則律中起承轉合了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