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楔子(1 / 1)

秦,宗皇帝五年,帝薨。二皇子,即敬王景瑞繼位。

同一年,新繼位的睿帝改國製,廢除藩王割據,收回各個王族兵權,分與四大將軍;修水利,始鑿一條橫貫整個秦國的運河,以賈川為起中點及最大的轉運站;整朝綱,將朝中元老及功勳顯赫的老功臣一一封賞後令其回鄉清養;擬科舉,納賢士,為大秦朝中納入更多新鮮有才人士……

各項措施無不朝著建設一個四方來朝的繁盛大國方向,一時間令舉國有才之士充滿幹勁,滿懷報國之心。整個國家退去了戰爭的陰影,顯現出生機勃勃的氣息來。

沒有不會認同景瑞確實為一個合格的君王,每一項策令均是以民為本。隻有,他在做完這些之後,頒布的兩項皇令,讓人有些不知何解。

一、

未名山群方圓百裏從次年開始便為禁地,除非得到允許,任何人不得入內;違令者,斬。

二、

每年立秋,舉國同祭,三日內不得食葷

似乎完全看不出聯係的兩道皇令,一是劃禁地,一是添國假。劃禁地在前朝不是沒有過,

但如此嚴厲的還是第一次見到。任何人,即是指,除了睿帝他自己,不允許有人進入吧?這……到底是為了什麼?

而立秋舉國同祭,更是叫人摸不著頭腦。這……又是為了什麼?難道,立秋是個什麼值得紀念的日子麼?

——這兩個問題,知道景瑞駕崩也沒有給過答案。處於對睿帝的敬畏,自然,在他在位期間百姓隻遵守也並未有過什麼揣測。

睿帝死後數十年,似乎真相漸漸浮出水麵。而所謂“真相”,說到底也不過是一些民間的猜測罷了——

有人說,那個未名山中藏著前朝的寶藏,因此睿帝才要將它封禁起來……

有人說,未名山裏曾經住過一位女子。那女子清麗脫俗,仿若仙子,睿帝更是深愛著這個女子,因而即使在她死後,也不允許有人打擾她曾經住過的地方……

有人說,這個女子其實是因睿帝而死,睿帝直到死,心中都依然愛著她;而這個女子,正是死在立秋……

有人說,曾經見過一個偉岸男子獨自一人在未名山的斷崖邊看日出,雲海茫茫,卻遮住了將要升起的太陽,他說,那個男子連背影都透著深深的悲哀……

還有人說,景瑞將立秋定為“秋祭”,是想讓所有人,千百年,世世代代,永遠都祭奠那個死在立秋的女子……

而這些猜測,因為景瑞的去世而從來沒有得到過驗證。充其量,不過是在茶餘飯後多添了幾聲惋惜,又亦或是百姓們自己為這個一向冰冷的帝王添上一抹溫情的色彩。

一百年過去……

知道這個傳說的人越來越少,隻有一些須發鬢白的老人,有時會看著天邊的雲,對繞膝的兒孫說著他們那個英武皇帝的溫柔傳說。

兩百年過去……

關於睿帝和那個曾經住在未名山中女子的軼事,漸漸湮沒在時間的流逝裏,了無痕跡。“秋祭”卻意料以外地發展為最為重要的節日之一,人們在這個節日祭拜秋之女神,祈求來年的豐收,感激今年的收獲……

三百年過去……

故事,卻重新開始了……